7月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涨势不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7月24日披露,21日以来,光伏硅片各尺寸的产品继续涨价,最低涨幅为4.7%,月内累计涨幅已经超过20%。同时,多晶硅期货也大幅上涨,月内累计上涨60%,现货硅料价格的成交价则接近5万元/吨,月内涨幅超过40%。
产业提价之际,7月24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提出,进一步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其中涉及完善低价倾销的认定标准,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治理“内卷式”竞争。业内分析认为,此次价格法修正有助于整治光伏“内卷式”竞争。
提价与控产,是光伏反内卷的两条途径,当前产业提价效果明显,虽然终端组件对涨价接受程度未知,但阶段性缓解了光伏制造商的经营压力。光伏阶段性提价,反映市场对政策落地与行业反转抱有较强预期,但由于年内光伏装机需求增速放缓,提价之后的控产有效性与实际效果,将是光伏企业基本面能否实现反转的关键。
市场情绪推动硅片硅料显著提价
光伏行业是“反内卷”的排头兵,目前行业已形成“提价”和“限产”两大基本路线。提价是为抵制低价销售,引导销售水平回到正轨。
近期,光伏产业链提价显著,部分环节的价格实现跳涨。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7月以来,硅料与硅片价格均大幅上涨。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以N型G10L单晶硅片为例,月初的成交价格0.86元/片,本周为1.1元/片,月内累计上涨27.9%。
硅料价格在政策信号释放后的两周内迅速反弹。期货方面,多晶硅主力合约再涨近5%,月内大涨60%。现货方面,n型复投料本月初成交均价为3.47万元/吨,InfoLink卖方报价上升至50-52元/公斤,即硅料单月涨幅已经超过40%。
单晶硅片价格也在最近一周继续上行,硅业分会24日披露,硅片各尺寸涨幅4.7%-8.7%左右,进入价格修复的过渡阶段。硅业分会认为,硅片维持涨价的主要原因,系7月初硅片厂商执行减产计划初显成效,市场供应小幅下降,需求回暖,成本增加叠加政策因素影响下,市场氛围较为乐观,硅片价格后续走势主要取决于下游组件接受的成本增加程度。
谈及近期光伏产业提价的原因,一位电新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硅料三季度产出是有增加的,主要是最近一些企业复产所致,单看供需的话,其实没有那么实在的向好变化趋势。因此,当前期货和现货涨价的核心推动力,还是依赖政策端的强监管低价销售。”
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修正草案共10条,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草案涉及的第二方面是进一步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其中包括完善低价倾销的认定标准,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治理“内卷式”竞争。
就此次价格法修正对光伏“反内卷”的影响,上述电新行业分析师说:“光伏反内卷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不得低于成本价去销售,这个依据就是价格法。其次是产能整合,包括企业层面的联合控产。在禁止低于成本销售的要求下,截至目前,产业链提价显示出初步效果,下一步关注控产的情况。”
限产如何走?
光伏行业正处在一个复杂的政策拐点与市场底部双重交汇时期,近期的价格上涨反映产业正处于强预期阶段,在以多晶硅环节为试点的供给侧改革加速推进下,短期市场情绪明显修复。中期来说,限产的执行效果与需求复苏程度,将是行业走势的关键变量。
光伏装机需求方面,机构对全年需求退坡、装机增速放缓具有共识。国泰君安期货认为,上半年,全球主要的装机力量集中于我国,但亦是下半年需求的前置性兑现,海外主流市场并未见到明显亮点。因此,综合来看,2025年预计全球新增装机520GW,同比增速下滑至-5%,全球仍处于增速下行通道之中。全年来看,考虑到2025年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预计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约240-250GW,同比增速为-10%附近。
“预计下半年国内装机需求小幅波动为主,需求的边际变化很难刺激光伏产能出清。海外部分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虽是亮点,但只是结构性变化,可能对个别光伏企业的业绩是友好的,但不足以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另外,硅料和硅片涨价后,下游的接受度暂时未知,如果接受程度不好,需求也难有起色。”一位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
此前,光伏产业链全行业亏损,不少企业现金流净流出,从已经发布的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来看,在二季度产业链价格承压的情况下,仍是少数企业预增,多数企业续亏、首亏,仅部分企业凭借海外市场与产品迭代,实现二季度实现减亏或是扭亏。持续亏损下,企业现金流转负,债务风险加剧(如TOPCon新产能折旧压力等)。
“当前阶段,如果既要解决需求低迷,又要保证减产和提价,可能会顾此失彼。相对来说,减产更迫在眉睫,这是修复企业现金流、阻止资产进一步减值的有效手段。”前述新能源分析师补充说:“硅料期货涨幅超过现货,表明市场对政策落地、行业自律、产能整合‘组合拳’推动光伏产业走出底部具有强预期。此次光伏产业链短期提价可以阶段性缓解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压力。今年剩余时间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化产能整合措施、强化技术指标等逐步落地情况,这是扭转行业现实困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