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组委会支持的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暨21世纪·新能新质绿色能源发展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
本次论坛发布了《“21世纪·新能新质”绿色低碳技术及应用案例(2025)》。
近年来,我国正在通过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数字化转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商业航天、北斗应用、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等。
在这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彰显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优秀应用实践案例。为进一步提炼当前新能源领域优秀技术和应用案例,具象化体现新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能源策工作室联合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大会组委会等机构举行“21世纪·新能新质”应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本次活动是继2023年、2024年连续发布《21世纪·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后,再次面向新能源领域征集最新技术应用前沿场景与方案,以进一步驱动我国新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以及能源转型。
经过近一个月的征集,21世纪经济报道能源策工作室有幸收到了来自多家公司所投递的申报案例。经过对案例申报内容的审核、评审,21世纪经济报道能源策工作室会同外部专家以技术类、产品类和应用类,评选出12份入围案例。

本次报告正式选入如下案例(排名不分先后):
技术类
① 隆基绿能:隆基绿能背接触(BC)电池技术
② 麦田能源:麦田能源“MPPT+离网多机并联”技术
③ 协鑫科技:硅烷流化床颗粒硅规模化低碳生产技术
④ 熙禾智能:电化学储能电站特征声音预警技术
上述四家公司申报的案例均在各自领域做出了创新突破,这些创新亮点均紧扣“新能新质”主题,体现了企业在绿色低碳、技术原创、产业引领和实际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突出贡献。
隆基绿能HPBC 2.0(混合钝化背接触)高效光伏组件,量产组件效率达24.8%,为全球最高。目前,BC技术效率距离BC的理论极限仍然有2%左右的效率差异。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在未来的3-5年内,BC电池效率会提升到28.5%左右,整体组件效率超过26%。
麦田能源自主研发低成本高精度MPPT、并机谐振抑制等核心技术;逆变器效率高达98.6%,拥有境内外专利超100项。推出光储充热一站式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工商业储能系统、阳台微储等多元产品,适配户用、工商业全场景,支持模块化扩容与第三方系统兼容。在模式创新方面,麦田能源构建“全球化布局+本地化服务”体系;依托智能云平台,实现“研发-生产-销售-运维”一体化。
协鑫科技自主研发的硅烷流化床法(FBR)颗粒硅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每公斤颗粒硅碳足迹仅为14.441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远低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传统改良西门子法,能耗更低、用地更少、用工更省;获得中国、法国、德国三重碳足迹权威认证;2024年颗粒硅产能达48万吨,出货量同比增长45%,销产率超100%。
熙禾智能自主研发的基于特征声音识别的电化学储能热失控早期预警系统。独家研发的VPAI声音结合模型小波阈值MFCC/梅尔频谱算法,精准识别电池安全阀开启声;自主研发“窥聆”专用芯片,提升信号处理速度与预警及时性,可在锂枝晶反应阶段等热失控早期发出预警。
产品类
① 通威股份:通威TNC2.0组件
② 先导智能:先导XBC串焊机
③ 正泰安能:“泰墅绿能”别墅家庭光储充热解决方案
④ 协鑫晟能:GCL虚拟电厂体系
四家企业分别从终端用户侧解决方案、电网侧虚拟电厂平台、上游智能制造装备、高效光伏产品四个维度展现了新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创新路径。
通威股份TNC 2.0高效组件,采用908(0BB)技术,用有机硅胶替代银Pad,遮光面积减少90%以上,降低碳排放强度;100%开口率提升电流收集效率,配合TPE封装材料,LCOE下降0.24分;产品创新长寿命设计,组件通过DH2000测试后功率衰减仅1%,30年多发电4028万度,摊薄碳成本。产线基于成熟TOPCon路线迭代,无需改造现有N型产线。
先导智能推出的高效BC电池串焊机(XBC焊机),其创新亮点集中在,解决了BC电池量产难题,针对XBC电池单面焊带结构,开发专用串焊设备,并一站式提供前置印刷绝缘胶+印刷锡膏工艺设备,实现抗翘曲、低能耗、高精度。该XBC焊机,出货量超过30GW,客户端已达成速度不小于6800片/小时,串良率99%,电池翘曲2mm以内。
正泰安能的「泰墅绿能」高端别墅光储充热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发、储、用、管”全链条,通过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充电及热泵技术,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与高效调度。采用优化器技术,提升系统发电效率5%–25%,有效应对复杂屋顶结构和阴影遮挡问题。结合AI测绘与人工审核,20分钟内输出个性化屋顶光伏方案,兼顾隐私与效率。
协鑫晟能确立“虚拟电厂+综合能源”双轮驱动的转型路径,从传统能源服务向“数字技术+能源管理+电力交易”复合型模式转型。GCL虚拟电厂体系自主研发,构建以“仓颉”能源管理平台、灵活资源交易聚合平台、可调资源编码规则为核心的智慧调度底座。能源电力时序大模型融合AI算法与数十年积累的能源服务数据,提升预测精度与调度效率。协鑫晟能资源聚合能力强,已在江苏聚合超65万千瓦可调资源,全国近100万千瓦;服务南钢、扬子石化等大型用户及苏州工业园区。
应用类
① 阳光电源:四川甘孜国电投色达40MW/80MWh智慧配电网
② 天合光能:天合光能/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
③ 远信储能:永仁致信300MW/600MWh独立储能项目
④ 道通科技:基于“数字员工”的光储充一体化智慧运营体系项目
四家企业分别从电网侧韧性提升、负荷侧绿色用能、储能资产价值重构和运营智能化四个维度,展现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多元化创新路径。
阳光电源的国电投色达40MW/80MWh智慧配电网项目,作为国家电网首批“智慧配电网”工程,成功实现为色达县3万户居民提供连续7天100%光伏稳定供电。核心创新点体现在:毫秒级快速响应能力0ms并离网切换;GW级黑启动能力,分钟级恢复供电,远快于传统火电;三大抗冲击构网技术,微秒级电压支撑、毫秒级惯量响应、宽频振荡抑制(0~2.4kHz);极端环境适应性强,专为高海拔(>4000米)、低温、风沙等恶劣条件设计,具备IP65防护与C5防腐等级。
天合光能/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通过光伏、风电、储能和充电桩的多能互补系统,年发电量约824.8万kWh。项目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支撑绿色数据中心(PUE<1.2),契合“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系统模块化、可复制设计,适用于工业园、荒地、停车场等场景,推广性强,尤其适配西部高辐照区域。
远信储能永仁致信300MW/600MWh独立储能项目,是楚雄新能源项目集群的关键节点,集群投产后预计年度输送14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可以满足380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要。本项目验证了规模化储能电站在提升新能源消纳、平衡电网峰谷及减少弃光方面的有效模式,其“充电-放电”双向调节机制与容量租赁服务,为全国面临类似新能源消纳困境的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道通科技数字员工的光储充一体化智慧运营体系,基于大模型与多智能体技术,打造七大智能能力,涵盖智能充电、定价、选址、答疑、建站、分析、语音助手。建站周期从7天压缩至5分钟、电费成本降低45%,单站年均运营利润提升30%~50%。在国际市场,道通已与美国GWP合作应用于5000+个充电桩运营,国内已与多家充电企业开展投标与方案对接,部分场景正进行示范验证,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