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星期四|
NO.1 中信建投:增补朱永担任非执行董事并选举为副董事长
7月30日晚间,中信建投发布公告称,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会议同意提请股东大会审议关于选举朱永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的议案。同时,会议同意在选举朱永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的议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的前提下,选举朱永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副董事长。简历显示,朱永,1969年6月生,现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派出董事,担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董事。
点评:中信建投人事变动引发市场关注,朱永若当选副董事长将带来汇金系背景。这一任命或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市场信心。券商板块或将受到积极影响,尤其是具有国资背景的券商。此变动也反映了金融行业高管流动趋势,可能带动市场对金融股估值重估,增强投资者对金融板块稳定性预期。
NO.2 超九成主动权益基金正收益,翻倍基有两大特点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今年以来全市场超九成主动权益类基金实现正收益,翻倍基在火爆行情中开始批量出现,港股仓位与医药行业成为赚钱效应的两大关键词。具体来看,在港股仓位上更灵活的公募QDII业绩表现最佳,汇添富基金旗下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QDII一马当先,年内收益率达139%。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持有的港股资产比例为94.28%,且重仓持有医药板块。A股基金方面,长城基金旗下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表现最强,该产品年内收益为129%。截至今年6月末,该基金持有的港股仓位约43%。此外,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永赢医药创新智选、诺安精选价值、中航优选领航混合、华安医药生物、嘉实互融精选、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QDII、平安核心优势混合等产品的收益率也均超过100%。可以看出,批量出现的翻倍基呈现出两个共同点:一是港股仓位较高;二是重仓医药行业。
点评: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表现亮眼,超九成实现正收益,翻倍基批量出现。数据显示,高港股仓位和重仓医药行业成为业绩领先的两大关键因素。这一现象反映出市场对港股和医药板块的偏好,可能引导资金向相关领域流动,对港股通和医药生物板块形成提振,同时也为整体市场注入活力,提振投资者信心。
NO.3 年内公募自购近50亿元,被动指数基金受青睐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今年以来126家公募机构合计净申购旗下产品49.66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自购额达22.98亿元,占比46.28%,债券型基金以22.35亿元自购额紧随其后。值得关注的是,被动指数型基金以10.26亿元的自购规模,成为权益类中最受机构青睐的品种,在总自购额中占比达20.65%。
点评:公募机构年内自购近50亿元,显示对市场信心增强。被动指数基金受青睐,反映机构看好低成本、透明度高的投资工具。此举或提振投资者情绪,尤其对指数基金相关公司形成利好。权益类自购占比近半,或引导资金流向优质标的,对市场整体估值修复具有积极意义。
NO.4 哈投股份:股东大正集团拟减持公司不超1%股份
哈投股份(600864)7月30日晚间公告,公司持股9.45%的大正集团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080.57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点评:哈投股份大股东减持计划引发市场关注。此次减持虽比例不大,但大正集团作为持股9.45%的重要股东,其减持行为或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短期估值预期。整体而言,此类减持消息或在一定程度影响市场情绪。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