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国产SUV市场成为核心战场。多家车企密集发布新品,尤其在家庭SUV与大六座车型领域加速角逐。
9月23日,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发布了鸿蒙智行旗下的全新问界M7,这是一款中大型SUV,售价为27.98万至37.98万元。同一场发布会上,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宣布尚界H5正式上市,定位为主流SUV市场的“破局者”。
紧接着,9月26日,比亚迪推出专为家庭用户打造的大六座安全豪华SUV——腾势N8L。同日,广汽传祺也发布了向往S7新增车型,这款定位于家庭大五座的SUV是其首款高阶智驾量产车,基于EV+新能源平台打造。
数据侧也映射出这一趋势的升温。2024年,国内六座SUV需求同比增长47%,其中纯电车型渗透率从12%快速攀升至29%。进入2025年上半年,中大型SUV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8%,六座车型贡献了超过七成的销量。机构预计,今年六座SUV整体销量有望突破百万辆大关。
然而,在市场需求扩容的同时,竞争内卷也愈发激烈。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短期内多家车企扎堆推出家庭SUV,尤其是大六座车型,可能导致供给激增。一旦需求增长无法匹配,部分车企通过降价换量的策略争夺份额,最终压缩行业利润空间,形成“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
多家车企新品齐发“掀战局”
9月23日,鸿蒙智行秋季新品发布会在业界引发广泛关注。会上,鸿蒙智行连续发布两款SUV,覆盖中大型与主流家用市场,进一步完善了其产品矩阵。
其中,全新问界M7作为鸿蒙智行旗下的中大型SUV正式亮相,售价为27.98万—37.98万元。新车不仅提供增程与纯电两种动力选择,还推出大五座与享六座两种座椅布局,全系标配华为巨鲸电池平台,以满足不同家庭的多样化需求。
另一款重磅车型是尚界品牌的首款SUV——尚界H5。该车定位“智慧精品SUV”,售价15.98万—19.98万元,并以1360公里长续航优势切入主流市场。凭借对智能化和续航性能的兼顾,尚界H5被定位为年轻家庭用户“一步到位”的理想选择。
发布会上,鸿蒙智行高管公布了令人瞩目的订单数据。余承东宣布,全新问界M7小订量已突破23万台,而尚界H5的小订量也突破16万台。他直言,尚界H5在综合实力上“远超同级”,展现了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鸿蒙智行不仅在产品上不断突破,也在产业格局上塑造了新的样板。余承东强调,鸿蒙智行正通过“五界聚势”的模式,深度赋能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升级。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也补充表示,依托智能制造、卓越质量、智享服务、便捷充电与敏捷交付五大体系升级,赛力斯与鸿蒙智行联手打造了全新一代问界M7,实现了“上市即交付”的快速落地。
在余承东看来,本次多款新品的集中发布,标志着鸿蒙智行的产品战略更加清晰:既覆盖从主流到高端的多层级市场,也满足从家庭到豪华场景的多样化需求。“未来,鸿蒙智行将携手合作伙伴,向年销百万辆目标稳步迈进,让智慧出行体验真正走入千家万户。”余承东表示。
事实上,鸿蒙智行并非唯一一家加速布局家庭SUV市场的车企。进入9月以来,国内SUV市场竞争明显提速,多家企业密集发布新品,市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9月17日,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腾势推出2026款腾势N9。该车作为品牌旗舰SUV,售价维持在38.98万—44.98万元,但全系标配项目大幅扩容,体现出在高端市场的持续进取。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腾势N9半年内的再次焕新,显示出车企对市场节奏的高度敏感。
两天后,9月19日,广汽传祺在广州番禺总部发布了向往S9乾崑。新车起售价22.99万元,提供五座与六座布局,被定位为“家庭幸福生活进阶首选”的新能源SUV。其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 Max超阶版、宁德时代44.5度骁遥超级增混电池,以及广汽超级智电四驱系统,重新定义了22万级插混SUV的价值标杆。
而在9月26日,腾势再度动作,宣布大六座安全豪华SUV——腾势N8L正式开启预售。新车配备三联屏、车载冰箱、激光雷达等豪华配置,并搭载2.0T插混系统,锁定家庭豪华出行市场。该车未来将与问界M8等高端车型正面竞争。
同日,广汽传祺也为旗下热门车型向往S7推出新增版本。新车配备可变焦激光雷达,进一步提升高阶智驾能力。作为家庭大五座SUV,向往S7当前售价为16.98万—22.38万元,是广汽传祺首款高阶智驾量产车型,基于EV+新能源平台打造。
中大型SUV竞争进入深水区
中大型SUV市场在2025年迎来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车企的“内卷”态势愈发明显。随着多款新品的集中投放,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度调整。
以腾势N9为例,这款旗舰SUV自2025年3月上市后,曾迎来一段“高光时刻”。4—6月,其单月销量迅速攀升,最高接近5000辆,成为腾势品牌的代表性产品。然而,进入7—8月后,销量却明显回落至2000辆左右,走势出现较大波动,反映出竞争加剧下市场承压的现实。
问界M7同样经历了类似的轨迹。2024年全年,问界M7累计销量达到19.33万辆,月均稳定在1.6万辆以上,在新能源SUV市场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但进入2025年,随着新车型问界M8的上市以及更多对手加入,M7销量逐渐承压。今年前七个月累计销量仅为3.8万辆,月均销量降至5433辆,同比大幅下滑。具体到8月,M7销量为3719辆,虽仍维持在一定规模,但与2024年的峰值相比已出现明显回落。
造成这一变化的核心因素在于市场环境的转变。蔚来创始人李斌曾直言,在当前周期下,大型SUV因政策补贴和毛利空间更具优势,成为车企争相布局的焦点。但随着更多品牌集中入局,竞争迅速加剧。
在40万元左右的高端新能源SUV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理想凭借L9率先占领家庭用户心智,问界则通过M9、M8形成“双子星”布局,而腾势N9则试图在同一细分市场突围。然而,来自下探市场的压力也在增加。今年以来,乐道、吉利等品牌将大尺寸SUV价格直接拉低至30万元甚至更低,且取得不俗销量,进一步压缩了中高端产品的市场空间。
这场竞争的加剧甚至波及了特斯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8月,SUV市场前十家车企累计销量达648.8万辆,占比66.8%。其中,除特斯拉外,其余车企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反映出传统与新势力本土品牌在SUV市场的集体发力,正逐步挤压特斯拉的生存空间。
在竞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行业专家认为,车企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关键在于差异化战略的落地。王鹏指出,单纯依靠配置堆砌已经难以维持长期优势,企业必须通过强化底层技术来构建壁垒,例如在电池能量密度、智能驾驶算法等方面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车企还需要精准洞察消费需求,实现场景化创新。例如,针对多孩家庭用户,开发灵活的座舱布局与安全功能;针对长途旅行人群,强化续航与舒适性。只有在细分场景上形成独特卖点,才能真正建立差异化优势。”王鹏表示。
王鹏进一步强调,品牌价值的深化同样不可或缺。“企业应围绕安全、性能、服务等核心标签持续创新。在此基础上,还需整合软件生态、充电网络、用户运营等资源,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以增强用户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