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首创证券宣布已获得北京市国资委批复,原则同意其发行H股并赴港上市。这距离其7月25日首次公开宣布IPO计划,仅过去一个月,审批推进迅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此次H股发行规模预计不超过总股本的25%,并设有不超过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将包括香港公开发售和国际配售两部分,定价将采用市场化机制,承诺不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募集资金计划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及境内外业务拓展。
随着港股上市进程的明朗,市场此前关于“首创证券与第一创业合并”的预期显著降温。尽管双方曾有股权渊源及人事关联,但首创证券独立赴港融资的坚定步伐,意味着短期合并可能性已大幅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首创证券自2022年12月A股上市以来表现亮眼,截至2025年8月27日,其股价与市值均实现翻倍,归母净利润亦持续高增长。首创证券聚焦“资管为核心、财富+投行为两翼”的差异化战略,资管业务收入占比已超三分之一。
若此次赴港IPO顺利完成,首创证券有望成为我国第14家“A+H”上市券商,也是继2020年中金公司以后的第一家双重上市证券公司。
火速推进港股IPO
7月25日,首创证券董事会首次公开宣布拟发行H股并赴港上市。仅仅一个月后,该项计划便迎来关键进展。8月27日,首创证券获得北京市国资委批复(京国资产权〔2025〕19号),原则同意其H股发行总体方案,审批效率之高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公告,首创证券此次拟发行规模不超过总股本的25%(未行使超额配售权),并设有不超过H股发行规模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将分为香港公开发售与国际配售两部分,其中国际配售将面向基石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优先进行。
发行价格将采用市场化机制确定,承诺不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最终定价将综合考量现有股东利益、投资者认购意愿及市场环境,通过路演和簿记建档结果协商确定。
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与营运资金,支持境内外证券业务拓展与投资能力建设,以进一步提升首创证券综合实力与抗风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港股IPO进程的加快,市场此前关于“首创证券与第一创业合并”的预期正在显著降温。尽管两者曾因一度共同出自首创集团旗下而屡被联想在一起,加之原第一创业董事长吴礼顺于2025年7月升任北京市国资委主任——该机构持有首创集团100%股权,一度为合并预期“添了一把火”。但如今首创证券港股IPO路径明朗,二者短期合并可能性已大幅降低。
这一动向也反映出首创证券坚定推进国际化布局、依托资本市场增强自身实力的战略意图。而合并是否将成为“未完待续的故事”,仍需时间和市场给出答案。
A 股上市以来市值翻倍
若此次赴港IPO顺利推进,首创证券有望成为又一家“A+H”两地上市的证券公司,国际化布局迈出关键一步。
首创证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北京市国资委实际控制的券商,于2022年12月22日登陆上交所。上市首日股价即大涨43.99%,总市值达278亿元。截至2025年8月27日收盘,其市值已升至579.19亿元。上市不到三年,首创证券市值与股价双双实现翻倍,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股价表现背后,是首创证券持续向好的业绩支撑。尽管证券行业近年来整体波动明显,首创证券营业收入仍实现稳步增长,从2017年的9.31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24.18亿元,七年间增幅近160%。行业排名也从第77位跃升至第49位,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5年上半年,首创证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0亿–2.2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5.44%–79.98%。
业绩提升得益于首创证券清晰聚焦的差异化战略:以资产管理类业务为核心,财富管理与投行业务为两翼,投资业务为补充。2024年,其资管业务收入达9.09亿元,同比增长62.67%,贡献营业收入超过三分之一。
投行业务方面,首创证券将北交所作为重点发力方向。不过,受市场政策及IPO节奏调整影响,近两年其保荐业务有所放缓,目前仅有一单IPO项目处于中止审查状态。未来该业务能否迎来转机,仍待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