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A股三大指数震荡上行,收盘沪指涨0.37%,深成指涨0.99%,创业板指涨2.23%。8月,沪指涨7.97%,深成指涨15.32%,创业板指涨24.13%。周五沪深两市成交额2.8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1725亿元。盘面上,电池、保险、能源金属、酿酒等涨幅靠前;教育、半导体、通信服务等板块跌幅居前。

01
又一万亿巨头诞生
具体到盘面,工业富联涨停且市值首次突破万亿,成了市场的焦点。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当前A股有14只万亿巨头,工商银行以2.65万亿元排在首位。从行业板块来看,14只万亿巨头中,有7只金融股,2只石油石化,余下的5只,电力设备、电子、汽车、食品饮料、通信各1只。

今年以来,工业富联累计大涨155.28%,而股价不断创新高背后,是工业富联在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全面爆发。反映到业绩上,今年上半年,工业富联实现营收3607.6亿元,同比增长35.6%,归母净利润121.1亿元,同比增长38.6%,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展望后市,工业富联也在半年报和近期接受机构调研中给出了乐观预期。在云计算业务上,工业富联表示,预计北美四大云服务商(亚马逊、谷歌、微软和Meta)2025年合计资本开支同比实现高速增长,其中AI云基础设施投入占比将显著提升,带动高端AI服务器需求激增。展望第三季度,工业富联预计GB200(英伟达的高性能AI芯片)出货量将延续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GB300新品的推出有望进一步释放公司营收与盈利的成长潜力。
可以说,AI的快速发展下,算力就成了绕不过去的话题,这也是算力板块年内表现强劲的核心因素之一。除工业富联外,年内新易盛、天孚通信、中际旭创、寒武纪、金田股份等多只算力概念股,亦是股价翻倍。
不少机构对算力板块的前景依然十分乐观。长城证券表示,当前全球AI浪潮持续加速,催生算力需求指数级提升,同时国产诸如DeepSeek等大模型加速推进,考虑地缘政治及产业链稳定等因素,必定带来国产算力需求的持续攀升,在国产算力基础设施逐步建设充分AI技术上逐步提升,将带来充分的算力国产自主化空间,持续看好算力自主化相关投资机会。
第一上海证券则认为,看好AI应用驱动的算力需求持续高增长,海内外AI应用进入普及的拐点时刻,国内外算力产业链共振。国内算力紧平衡的状态将持续,国产算力的“卡脖子”环节如先进制程产能、先进封装产能、大模型适配、HBM供给等,随着时间推移均将被逐步攻克,产业链好消息预计将持续不断催化市场,看好2025年下半年乃至2026年国产算力的投资机会。
02
电池板块集体爆发
除了工业富联受到市场关注外,周五股价大幅拉升的宁德时代也成了市场的焦点。该股周五一度涨超14%,收盘大涨10.37%。
受宁德时代带动,周五电池板块整体强势,先导智能、杭可科技、国轩高科、璞泰来、德新科技纷纷涨停;德瑞锂电、贝特瑞、先惠技术、赢合科技大涨超10%。

综合市场观点来看,电池板块的强势,以下三方面因素被较多提及:一是,新能源汽车国内渗透率持续保持在50%以上;二是,固态电池持续催化,逐步进入量产阶段;三是,“反内卷”政策持续发挥正面作用,在锂资源领域遏制无序扩张和恶性竞争,推动市场回归理性。
而新能源车市场的高景气度,直接带动动力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据市场研究公司RhoMotion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10万辆,同比增长28%。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9.6GWh,同比增长47.3%。全球来看,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04.4GWh,同比增长37.3%。
往后看,财信证券认为,2024年以来,电池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本开支明显放缓,供需状况有所好转,部分环节产品价格有触底回升的迹象,企业的盈利也有所修复。各环节的龙头企业竞争优势明显,已率先摆脱供给过剩的影响。
长期而言,长城证券认为,当前中国锂电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规模生产能力和高端技术领先优势都较为明显,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可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国内有足够大的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较为完善的供应链支持,有利于企业在合理的利润空间前提下参与全球竞争。
03
短期稳步震荡上行?
整个市场而言,中原证券表示,居民储蓄转移、政策红利释放及盈利周期回升三大动力依然稳固,中期慢涨格局有望延续。预计短期市场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盘的变化情况。
华泰证券也认为,预计四季度国内流动性宽松环境仍较为明确,市场在经历估值与情绪修复后,关注重点将转向企业业绩的兑现情况。整体而言,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进程仍在持续,应对其长期重估趋势保持信心。
不过,也有机构表示了谨慎。比如国金证券就认为,当前位置应避免追高,重点关注强势板块回调至均线附近的低吸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