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管理专家、供应链ESG顾问、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专员、ESG战略规划咨询师……随着ESG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加分项转变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选项,相关新职业加速涌现,岗位类型日益多元,专业要求不断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出海面临合规要求、上市公司面临ESG信息披露要求,成为ESG职业兴起的两大核心推动力,学习能力、跨学科背景、沟通能力是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同时,作为新兴职业,资深从业人才稀缺是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ESG职业图谱扩大
自从2021年入行以来,碳益科技ESG业务负责人季怡雯感受到,市场对ESG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专”,越来越多元。“近年来,公司内部ESG岗位需求扩张,有经验的求职者很容易收到猎头的邀约。”季怡雯说。
打开招聘网站,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多家知名公司正在招聘ESG相关岗位人才,ESG职业不再小众。
例如,工业富联发布了碳管理与ESG管理两个方向的岗位。其中,产品管理(双碳方向)岗位涉及软件产品开发,要求从业者规划公司双碳数字化平台功能模块,梳理双碳业务流程。ESG管理师(ESG报告和评级)岗位,要求应聘者熟悉ESG报告和ESG评级标准,可以完成ESG报告信息收集和编写。这两个岗位月薪均在1.5万元至2.5万元,就职地分别为上海、深圳。
汽车行业的ESG岗位要求更强调国际化。上汽大通正在招聘ESG与低碳管理工程师,要求应聘者熟悉欧洲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有海外汽车业务经验者优先。任职者将负责制定公司ESG业务规划。
金风科技发布的ESG主管岗位主要针对公司供应链管理领域,职责包括组织供应商社会责任体系的年度审核,建立并维护供应链溯源体系,参与国际项目ESG尽调,与海外客户、供应商进行高效沟通。
海辰储能发布了资深ESG管理工程师岗位,职责包括提升ESG评级与品牌传播,如对ESG报告进行审核鉴证、就ESG实践申报荣誉、强化品牌形象等。
商道融绿董事长、商道咨询首席专家郭沛源将企业发布的ESG岗位划分为三类:一是供应链管理类岗位,其技术性较强,与工厂管理、采购流程紧密关联;二是关系型岗位,涉及公共关系、品牌传播、政府事务,侧重沟通传播;三是面向资本市场的岗位,集中在董办、投资者关系部门,对接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受企业加强出海战略的因素影响,供应链管理类ESG岗位需求增长明显;同时,随着A股、港股市场对ESG信息披露要求趋严,公司董事会和投资者关系部门对ESG岗位逐渐重视。”郭沛源说。
季怡雯告诉记者,大量专业服务机构同样对ESG人才存在需求。例如,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发布的相关岗位,其职责包括ESG战略规划、海外ESG合规、ESG报告编制、ESG评级优化、碳核算等。此外,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也有相关岗位需求,涉及政策制定、公益项目管理等工作内容。
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谢安表示,早期,企业对ESG议题的理解较为粗浅,所需人才以通才为主。如今随着理念逐渐普及,ESG岗位与供应链、合规贸易、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的结合日益紧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增长。
“以前企业ESG相关工作散落在多个方面,如在招投标时遇到供应链碳排放梳理的工作,由项目经理完成;在贸易谈判中遇到合规问题,由法务部门处理。随着ESG专职岗位陆续出现,企业可以对相关工作进行系统性、前瞻性部署。”谢安说。
出海、信披催热人才需求
季怡雯所在的碳益科技如今为数百家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和链上企业提供ESG相关服务。她观察到,近年来企业对ESG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其主要缘于海外监管加强,以及链主企业对供应商绿色准入标准的普及,尤其体现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动力电池等制造业。
中欧气候政策专家郭静过去几年在中国欧盟商会工作,主要服务欧盟大型企业的驻华工厂,帮助它们落地欧洲总部的减碳目标。如今她主要服务中国出海车企。郭静表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ESG挑战越来越具体。比如,为达到欧盟对动力电池碳足迹的要求、再生钢材和再生铝的使用比例要求、设立减碳目标的要求,企业需要专业人才进行应对。
以帮助企业设立减碳目标为例,咨询团队需要请技术专家为企业减碳路径建模,将采集到的运营数据、碳排放数据输入模型,推演企业实现碳中和的时间和效益。推算出的碳中和时间点需要由企业管理层评估,是否符合企业的商业战略。“管理层要考虑实现目标的经济可行性,以及同业竞争情况,例如晚一年实现碳中和,企业付出的成本会否更少,会否落后于竞争对手。”郭静介绍,经过综合考量,咨询团队为企业制定实现目标的规划与步骤。对于出海过程中面临的ESG挑战,国内企业已不再观望,而是开始积极行动,付出了资金与时间。
ESG从业者王铭阳同样感受到企业对ESG人才需求的变化。他表示,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的ESG建设提出了系统性要求,拥有海外业务的央企要做好属地融合与社区共建,如合规用工、本地雇佣、文化融合与社会回馈。“ESG已成为关乎资本获取、市场准入和企业声誉的重要因素。”王铭阳说。
在监管层面,内地、香港两地交易所陆续发布的ESG信息披露规则,同样催生了大量ESG岗位需求。港交所2019年以来不断强化ESG信息披露要求;A股上市公司在2024年进入可持续信息披露元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相继出台。据Wind统计,截至2025年8月30日,A股市场共有252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度ESG相关报告,披露比例达到46.5%。
“今年5月,港交所发布《董事会及董事企业管治指引》,要求上市公司董事接受ESG培训并披露相关情况,这直接推升了上市公司董办、投资者关系部门对ESG人才的需求。”郭沛源说。
王铭阳认为,上市公司通常将ESG视为提升资本市场形象、满足投资者要求的重要抓手,尤其关注MSCI、S&P、CDP、EcoVadis等ESG评级变化,通过评级反馈、可持续报告、路演访谈、社交媒体等途径回应外部关切,这也催生了ESG岗位需求。
例如,工业富联发布ESG管理师岗位,其核心职责包括组织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回应MSCI、CDP等国际评级机构的评估。波司登发布ESG管理专家岗位,要求求职者精通主流ESG标准及行业认证规则。
同时,由于关注的ESG议题不同,各行业寻求的ESG人才存在差异。“近期,餐饮业、新零售业赴港上市、双重上市的公司数量显著增加,这些公司需要专人核算食物浪费情况,落实零碳门店、供应链减碳等工作。”季怡雯介绍,不同行业涉及不同细分领域的ESG新问题,如互联网行业面临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海外运营地文化争议和危机冲突管理的挑战,游戏娱乐行业面临青少年儿童保护监管等挑战,这都需要不同细分专业和知识背景的ESG人才。
资深从业人才稀缺
多位受访者认为,对于ESG从业者来说,学习能力、跨学科知识储备、沟通能力均不可或缺。
季怡雯认为,ESG领域新规众多,从业者需要花时间进行学习。“ESG议题具有全球性,ESG从业者应跟踪国际相关法规变化,具备较好的英文能力,能够查看核实第一手信息。”谢安说,从业者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同时学习专业的ESG数字化管理工具,以便高效完成工作。
郭沛源认为,ESG从业者的基本技能是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把问题对内、对外都说清楚,涉及跨国业务的从业者需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
此外,ESG从业者往往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面对信息披露需求,从业者除了理解ESG概念、信息披露规则,还需具备碳核算相关知识、ESG评级评价经验、会计知识等;面对供应链合规要求,掌握相关的国际认证标准。”季怡雯说。
目前,ESG人才仍存在缺口。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预测,按照大、中、小型企业分层需求计算,未来国内至少需要200万到300万ESG专业人才。“高校相关专业少,职业培训体系不完善,导致人才供给跟不上需求。”季怡雯说。
郭静表示:“多数从业者在ESG领域的从业经历为3年左右,有经验、能独当一面的资深人才太少。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这类人非常难招,很多项目需要外聘专家才能完成。”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成为破局关键。专家普遍认为,需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企业内部建立培养体系,通过实际项目培养人才,让从业者边做边学;二是通过社会专业培训,开设线上课程,完善资格认证体系,降低学习门槛;三是完善高等教育,加快设立ESG、可持续发展相关专业,弥补人才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