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9 08:39:40 股吧网页版
一场用AI重构金融服务的硬核实践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多年前,北京一面馆老板张先生为凑10万元周转资金,抱着营业执照、经营流水等一摞材料跑了两趟银行,填了好多表格,等了一周才批下来;几年后,他在手机银行App上轻轻点完最后一个确认键,屏幕立刻弹出提示——“30万元信用贷已到账”。看着到账信息,张先生忍不住感慨:“真是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贷款利率降了,放款速度也加快了,整个过程只需点击几下就能完成。”

  同样感受到巨大变化的,还有北京银行西安分行对公客户经理袁野。“以前一个人维护30家客户就顶天了,每天忙续期、写报告,根本没时间开拓新客户。而新系统上线以后,一切都变了——客户只需‘进一扇门、跑一次腿’,就能完成开户、网银设立、授信合同签署等全套流程。我也有了更多时间跑市场、了解企业需求,服务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是原来的两倍还多。”袁野表示。

  张先生的贷款体验升级,袁野工作效率的飞跃,正是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历程的生动缩影。2022年,北京银行启动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到今年正式迈入数字化转型2.0阶段,全面开启数字化经营新征程。一路走来,该行稳扎稳打、持续突破,完成了技术、业务、组织的全方位升级,让金融服务的内核与外在形态都焕然一新。

  从内部看,这一变革让数据要素可以在北京银行内部自由流转,打通了系统不连通、迭代难、敏捷开发慢等传统堵点;促使全行从“经验决策”向“数智决策”转变,总、分、支行主动运用数据来赋能客户;也让“业技融合”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员工自觉把数字化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选项”。

  从外部看,这一变革将银行服务从实体网点中“解放”出来,装进了每个人的手机,转化成“指尖一点、即刻办妥”的便捷体验;更是用科技重新定义了金融服务的精度、温度与深度,让新质生产力融入每一笔具体业务,落地生花。

  善谋者致远,求变者常新。进入2025年,人工智能浪潮席卷金融业,AI应用正从“锦上添花”的辅助工具,进化为重塑商业银行业务流程、提升决策智能、驱动价值创造的“核心动能”。面对行业变革,北京银行主动出击,立足前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All in AI”战略,全力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

  正如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所言:“AI不只是让服务更快、效率更高、能力更强的工具,它最大的价值在于打破银行原有的业务边界。”北京银行将推动AI与企业战略布局深度融合,让人工智能成为支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基建先行:打通壁垒,重塑组织架构

  从启动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到全面锚定“All in AI”战略,北京银行的每一步跨越,都踩准了前沿科技重塑金融业的时代节拍。前IBM全球金融服务高管托尼·博伯尔在《银行业的未来与人工智能》中指出,当前银行正处于转型期,将成为新的、分析驱动的、注入人工智能的新旧融合体。

  然而,转型不免会有阵痛,只有打通数据不通、系统不联、能力分散的传统堵点,AI等新技术才能真正发挥价值,这需要传统银行在组织思维模式、技术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革新。北京银行不仅深谙此道,更是整合数据与系统的先行者。

  早在2023年,北京银行就以首个数字化转型“三大战役”为起点,实现“三个统一”,为这座数字金融大厦打下了坚实地基。其中,统一数据底座打通了数据壁垒,实现数据要素在银行内自由流转,持续释放数据资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统一金融操作系统首创贯通数字化战略到执行的一体平台,让业务推进更顺畅;统一风控平台则打造出新一代自主可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拓宽了核心业务能力的“护城河”。

  地基稳固后,大厦的主体结构也随之拔地而起。2023年下半年,北京银行聚焦“大零售、大运营、大科技”启动新一轮攻坚战——这不是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对技术和业务架构进行的全面重塑。

  在“大零售”转型上,北京银行全面推动零售作战单元优化,构建客户、产品、渠道、队伍、技术、风控一体化组织模式,推动零售客户数突破3000万户、价值创造能力持续提升;在“大运营”建设中,通过推动柜面数字化处理、业务集约化推广、机具智能化升级,提升整体运营效能,柜面业务无纸化率达到90%;“大科技”基础的夯实则从组织架构入手,完成科技条线组织架构调整,强化对各业务条线、各重点领域的专属研发力量配置,为业务高质量发展筑起了坚实的科技后盾。

  时间推进到2025年,这座数字金融大厦开始逐步具备智慧互联的能力。至此,北京银行正式迈入全面数字化经营阶段,把重点转向“大风控、大资管、大协同”,要让前期积累的科技成果,真正变成服务客户、驱动业务的“现实生产力”。

  “大风控”以支持信贷投放为主线,进一步贯通风控系统底层数据,并引入AI新技术工具,研发风险垂类模型。有了这些“智能分析助手”,标准化信贷审批效率显著提高。

  “大资管”以优化多元化收入结构为目标,抢抓资本市场改革的窗口期,探索覆盖总、分行、投资机构资管协同发展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灵活、更多元的财富管理选择。

  “大协同”则更注重横向联动与生态构建,重点推进“1+6”产品协同模式——以基础金融服务为核心,联动代发、财富、司库、大供应链、大投行、网银6类重点产品,可对外输出一整套组合金融方案、一揽子生态构建策略。

  客户为本:深度洞察需求,重塑服务价值

  对银行而言,外部的变革不会停息,新技术永远都在路上,那么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锚点究竟是什么?对此,美国硅谷企业家托马斯·西贝尔在《认识数字化转型》中给出了线索:“只有那些学会如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挖掘新价值的企业,才能爬出海量数据的泥沼,迈入新的数字化王国。”

  谈及挖掘新价值,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无疑是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北京银行启动的数轮“三大战役”,还是密集落地的“AI+金融”应用场景,都是立足于“为客户服务”的本质。这场以务实著称的转型历程,其影响早已超越了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而是渗入到银行业务的点点滴滴,用科技重新定义了金融服务的精度、温度与深度。

  对企业来说,“缺钱”的时候最怕“等”,资金及时才是精准滴灌。一家生产医疗诊断监护设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负责人李先生曾遇到资金难题:企业要扩大规模,研发投入又大,资金需求“短、频、急”,偏偏年末原材料涨价,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他跑了好几家银行,要么手续烦琐,要么审批时间太长,急得睡不着觉。

  在得知客户的需求后,北京银行客户经理依托“统e融”线上产品超市、京客图谱等数智化工具,实时对接政务、税务数据平台,很快摸清了企业的经营状况,为其精准匹配到“金粒e贷”,从申请到实时审批,全流程线上完成,48小时后,500万元资金顺利注入企业账户。

  对老年客群来说,“不会用”数字工具是一大困扰,操作便利才能体现银行服务的温暖。年过花甲的王阿姨,以前总怕用手机银行,原因是字太小,步骤又多,一不小心就点错,上次想交水电费,折腾半天都没弄好。后来北京银行上线的“尊爱版”手机银行贴心多了,不仅界面用大字体、简洁布局,转账、查余额等核心功能一目了然,还专设了一键接通的“人工服务快速通道”,不会操作随时可以咨询客服。现在,王阿姨不仅能自己交水电费,还会用APP给外地的孙子转零花钱,转完还能跟客服进行二次确认,既便利又安心。

  除了精准匹配客户的需求,银行还可以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从而服务得更深、更实、更细。上海一家自动化科技公司是国内机器视觉领域的标杆企业,随着业务加速扩张,需要资金投入新生产线以巩固技术优势。

  了解企业情况后,北京银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结合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特点,向其推荐了“领航e贷”产品,无需抵押担保,资金随借随还,全流程线上操作,申请当天就批下来1000万元授信额度。基于良好的授信业务合作,北京银行还为企业定制了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支持企业加速发展。

  2025年4月,北京银行“领航e贷”子产品“领航AI贷”上线,该产品通过AI驱动、打造智能化金融支持及生态化服务模式,支持企业根据生产经营进度自主调节还款节奏,实现“资金曲线”与“成长曲线”同频共振,提升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体验。

  价值共创:人与AI协同,定义未来银行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从金融业的“辅助赛道”驶入“核心主场”,越来越多的银行业人士发现,AI不是可有可无的“加分项”,AI通过自动化流程、优化决策和提升客户体验,可显著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正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写的《2024年金融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报告》所预测的,一些创新的银行将从“采用技术的银行”迈向“最懂技术的银行”,并向“最懂银行的先进技术服务商”领域拓展,充分释放其高质量数据价值。

  提前布局者已占得先机。在行业的变革节点,北京银行立足前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All in AI”为战略支点,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金融服务的全链条、全场景,全力探索“人+AI”协同工作新模式。

  北京银行将“All in AI”作为全行战略共识,构建全行“1213”人工智能技术架构,即一体化算力底座、“大模型”“小模型”两大开发运营平台、一百余项AI能力、三百余项AI应用场景建设,实现从基础设施到业务场景的全栈智能化升级。以智能撮合服务平台为例,该平台可以根据企业画像与场景特征,自动识别企业技术互补性、场景匹配度,为企业精准撮合技术合作方、应用场景方,构建共赢合作生态。

  北京银行深知,AI落地应用离不开伙伴的支持。该行积极携手华为、百度、火山引擎、中科闻歌、智谱等企业,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打造“AI创新共同体”。

  北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表明,AI不只是模型与算法,更是赋能员工的智能伙伴,使其更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专业化服务;数据不只是资源与资产,更是读懂客户的桥梁,精准识别需求、预判风险,让金融服务更加贴心可靠。

  这一切的底色,是一家银行对“金融为民”初心的坚守——科技或许理性冷静,但服务的初心始终饱满热忱。数字化转型的真谛,从来不是用技术垒起一座孤立的数字大厦,而是让一砖一瓦都因客户体验而筑,让每一盏灯都为用户需求而亮,让技术深度融入业务,让金融真正扎根于人民的沃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