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洋能源在2024年就明确了全力布局海外市场,持续深化全球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通过聚焦智能、储能、新能源三大核心业务协同出海,海外业务已进入规模与质量双提升加速期。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境外收入6.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1.73%。境外营收增速亮眼,成为公司对冲国内行业周期波动、驱动业务成长的重要引擎。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板块国内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在国网2025年电能表(含用电信息采集)招标采购中,公司合计中标金额约1.65亿元;在2025年蒙西电网营销一批设备材料框架招标中,中标3500万元。公司同步围绕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新增智能融合终端、智能台区终端、智能柔性调控终端、光伏“四可”方案等产品,中标多个国网、南网、蒙西电网等市场新项目。
2025年上半年,公司智能板块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近50%,源于前期海外战略布局的逐步落地。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EGM坚持本地化策略,实现在波兰市场份额超过30%,同时,积极拓展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新兴市场,形成以立陶宛、波兰为中心的中东欧市场格局;在中东区域,公司与当地知名企业ECC设立合资公司,保持市占率超30%的同时,积极辐射阿曼、科威特等其它中东国家市场;在亚洲区域,公司已累计交付智能电表超百万台,紧跟央国企出海步伐,在印尼市场实现规模交付,并将进一步深化本地化战略,辐射马来、泰国、越南等周边东南亚市场。
在新能源电站资源开发方面,林洋能源重点聚焦国内“三大基地”建设,同时逐步开拓海外市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各类新能源电站超1.3GW,在建项目超1225MW。同期,获取五河风电三期150MW指标,持续夯实项目储备。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家推动全国统一电力交易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林洋能源为巩固新能源领域竞争优势、助力板块转型升级,报告期内,旗下运维业务进行了战略升级,将原“林洋运维”更名为“林洋智维”。“林洋智维”服务内容全面升级,从涵盖风、光、储电站的智能化运维开拓至检修试验、技改优化、防雷检测、云平台建设、电力交易等服务,全面满足客户需求。根据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林洋智维服务客户已超280家,覆盖场站360余个,公司新能源场站运维总容量突破20GW,运维容量同比增长40%,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尤其是在电力交易方面,林洋智维以公司自持平价电站为基础,深入探索绿色能源消费市场及新能源项目环境价值。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交易业务板块自持发电场站15座,总装机容量超1GW,覆盖风电、光伏及储能电站类型。目前,林洋电力交易业务已拓展至江苏、山东、安徽、湖南、蒙西等省份。报告期内,借助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和运行经验,林洋智维代交易的江苏省电能量场站结算价格维持稳定、安徽省光伏及风电场站结算均价较燃煤标杆电价溢价明显。同时,上半年,公司已初步建成江苏、安徽地区的售电业务、虚拟电厂运营及分布式能源聚合体系,稳步推进“发售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商”战略目标。
与此同时,公司新能源板块协同国内外多方资源,在项目开发、产品研发、智能运维等领域与生态合作伙伴取得丰硕的合作。2025年上半年,林洋能源分别与华为数字能源签署技改合作协议联合打造样板项目;与保加利亚当地企业、瑞典Suntrade集团签约,推进巴尔干地区光储项目及北欧储能市场合作;与TV南德意志集团携手开拓存量电站智改市场;公司首个兆瓦级光伏项目撒丁岛Elmas太阳能电站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公司新能源业务正式进军意大利可再生能源市场。
2025年上半年,储能业务围绕公司全球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海外市场实现里程碑进展。上半年,交付及新签合同金额超5000万元,中标金额超2.29亿元,国际化布局已渗透欧洲、中东、亚太等核心区域。其中,蒙古国项目实现高寒地区大型源网侧项目的首个案例突破;联合体成功中标毛里求斯40MW/120MWh储能项目,标志着林洋海外储能业务从“试点合作”迈向“规模化交付”,实现“海外百兆瓦级+非洲地区源网侧+工程总承包项目”三项突破,具有标杆示范意义。截至2025年6月底,林洋储能系统累计交付及并网超5GWh,储备项目规模达10GWh。
截至2025年半年度末,公司已形成覆盖国内外的高效产能协同网络,为储能海外业务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产能支撑与服务保障。目前,林洋在江苏启东储能制造基地两条全自动化柔性智慧储能PACK生产线投产后,又先后在河北平泉、安徽五河投资建设新能源智慧产业园,储能系统年产能提升至10GWh,另新增沙特在建海外生产基地2GWh,预计年内投产。同时,注重本地化布局,在中东地区依托沙特生产基地初步形成“制造+服务”双轮驱动模式,在中东北非地区建立“产销服”地区总部;在波兰建立多职能地区总部,为欧洲地区深耕提供完整的中后台支撑。
林洋能源表示,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密切跟踪市场动态,把握周期调整中的市场机遇,加速海内外市场拓展,精益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和全面落实降本增效等举措,通过持续优化经营质量强化盈利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公司在核心市场的竞争力。(刘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