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与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的共同见证下,刘嘉铭被正式任命为启境汽车首席执行官,这一举动标志着广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启境”,已进入实质化运营的关键阶段。

此次CEO任命远非普通人事更迭,而是双方从资本合作、技术协作迈向体系融合、运营共治的明确信号,在两大巨头的托举下启境品牌正式起航。
刘嘉铭的履历尤为值得关注,他长期在丰田体系、广汽集团工作,在汽车行业内拥有超过25年经验,曾主导汉兰达、凯美瑞等明星产品的企划,并推动销售体系的“构造改革”。他不仅具备跨领域系统化经验,更擅长在跨文化环境中整合资源——这一特质正是启境作为“双基因”品牌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履新之后,刘嘉铭将全面负责品牌战略、产品规划、市场拓展与运营管理。
启境作为广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自诞生之初便承载着双方在智能化时代的战略野心。而CEO人选由双方高层共同任命,且由冯兴亚亲自颁发聘书、徐直军赠书,这一仪式细节传递出明确信号:启境在广汽与华为体系内均享有最高级别的战略优先级。

合署办公:从“协作”到“融合”的体系重构
根据双方协议,2025年1月起,华为与启境团队已实行合署办公。华为产品、营销、财经等多领域团队驻场广汽,深度参与从产品定义、研发到营销的全链条。这种“嵌入式协作”打破了传统“技术方+制造方”分段合作的模式,实现了体系级的“0延迟协同”。
更具决定性的一步,是华为将其核心的IPD(集成产品开发)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流程体系引入启境。这套体系是华为方法论的核心,它的引入意味着从用户洞察到产品迭代的每一个环节,其工作标准、决策流程和协同模式都打上了深刻的华为烙印。这不再是“华为出技术,广汽造车身”的简单分工,而是华为将其经过市场验证的组织行为模式直接注入新品牌,从体系基础上确保了协同的“0延迟”,也从根本上提升了华为对项目走向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这意味着启境产品从诞生之初就是“原生智能”的,而非“后天嫁接”,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与体验“两张皮”的行业痛点。对于消费者而言,获得的不再是参数的简单堆砌,而是真正融为一体的、持续进化的智能出行体验,这切中了高端市场对未来出行的核心期待。
在汽车行业智能化竞争进入下半场的当下,能否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精准定义产品已成为制胜关键。启境所尝试的“体系级融合”,正是试图通过组织与流程的再造,实现从“造好车”到“定义好车”的跨越。

双巨头背书:华为乾崑与广汽智造强强联合
公众对一个新品牌的期待,首先源于其“出身”与“基因”,启境并非白手起家,而是背靠广汽28年的整车制造经验与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全栈能力。广汽在AI工厂、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三合一风洞实验室等方面的制造底蕴,与华为乾崑智驾ADS 4.0系统、192线激光雷达、WEWA架构等硬核技术形成互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已搭载超100万辆实车,累计辅助驾驶里程达46.5亿公里,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初步市场验证。而广汽历史上多次打造“神车”的能力,汉兰达作为00年代现象级SUV,国内累计销量超过120万辆;凯美瑞在同一时期成为全球家轿王者,国内累计销量超260万辆,全球累计突破2400万辆等等车型成为时代的符号,这也为启境的产品品质提供了保证。启境定位于30万级高端新能源市场,显然意在通过“智造+智驾”双引擎,重构国产高端新能源车的价值标准。
从合作模式上看,启境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从“供应商”向“深度合伙人”演进的重要载体,也是广汽从传统制造向科技型出行公司转型的关键一步。双方在品牌、组织、技术、渠道上的深度融合,将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一种可复制的“强强联合”范式。
刘嘉铭的上任,是启境体系能力构建完成、进入加速冲刺阶段的发令枪。它汇聚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制造与智能化领域的最强资源,通过深度融合模式,将使资源优势转化为最终的产品胜势。对于追求高品质、真智能的消费者而言,启境无疑是最值得期待的下一站;于产业而言,它标志着中国智能汽车从单打独斗走向生态协同的进阶。在这场关乎技术与制造深度融合的合作中,启境或许正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向高端化、全球化的一枚关键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