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产业“版图”将再扩大。9月30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本田股权投资相关事项的议案》。同意合营企业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本田”),通过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以公开受让的方式收购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下称“标的企业” )50%股权。

记者获悉,标的企业挂牌底价为117,248.54 万元,收购资金来源为广汽集团现金增资。在广汽本田成功取得标的企业50%股权后,广汽将对广汽本田实施上述现金增资,同时推动本田使用其持有标的企业的50%股权对广汽本田进行增资。
完成此次现金出资及股权增资后,广汽集团与本田在广汽本田持股比例保持50%:50%不变,标的企业将成为广汽本田全资子公司。分析认为,此次收购获得股东方的全力支持,将有助于广汽本田降本增效,加快智电转型。
广汽本田方面表示,通过收购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股权,将进一步丰富发动机产品矩阵。以此为契机推动广汽本田在发动机领域的一体化运营,有利于更精准地控制产品成本和质量。
加大投资,跨国车企转型再提速
不仅本田,去年下半年以来,通用、大众、丰田、奔驰、宝马等跨国车企也纷纷做出决定,继续“扎根”中国。不止是发动机项目,在接手东本发动机之前,广汽本田投资35亿元,在广州投建新能源专属工厂。新工厂于2024年12月正式投产,加速战略转型,给合资阵营带来新活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随着“油电共进”策略深入推进,跨国车企及零部件企业在华上演“逆袭”。最近三个月,合资车企市占率和燃油车销量连续环比上涨。
当前,跨国车企正在加速由“总部主导,中国跟进”的发展策略,向“中国定义,中国先行”的本土模式转变。坚持长期主义,做耐心资本,这是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破局的关键。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业布局,跨国车企在华合作正在开启以“研发2.0”和“供应链2.0”为核心的新周期。
发动机大有可为,燃油车依然能“打”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科技创新”是跨国车企在华转型升级的公认解决方案。和自主品牌稍有不同,跨国车企仍坚持“多元+多路径”的技术路线图。在动力总成领域,发动机不仅是燃油车的核心,也广泛应用于油电混动、插混、增程等车型上。发动机可以给新能源汽车上一份保险,正在成为行业的共识,也将是合资车企的“底气”所在。燃油与电动互补,“双能齐驱”,能稳固企业基盘。
事实是,中国幅员辽阔,北方冬天寒冷,西部多沙多尘,单一动力总成无法满足所有用户需求。燃油和新能源“两手抓”,双管齐下。一方面,广汽本田持续推进全动力矩阵布局,打造多类型产品矩阵,覆盖绝大部分用车场景。另一方面,以新能源专属工厂为根基,广汽本田将继续加快电动化产品的开发和升级。
如果收购完成,广汽本田将完全掌控原来的东风本田发动机。短期内,广汽本田将实现发动机的完全自主供应,具备更强大的体系能力。立足长远,不管汽车如何变化,“安全”“可靠”“耐久”的底层逻辑不会变。多位汽车动力总成专家告诉记者,2030年,发动机将再次成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东本发动机工厂位于广州黄埔,与广汽本田黄埔工厂毗邻。广汽本田和东本发动机一直是长期的合作配套关系,后者是前者的专属供应商。1998年7月,广州轿车项目通过“一个项目,两家公司,三方合作”的合作模式,开始了整车及发动机事业。其中,“两家公司”即为广汽本田与东本发动机。前者负责整车开发、生产和销售,后者聚焦开发、生产和销售发动机总成及其零部件。自成立以来,东风本田发动机生产的发动机总成绝大部分供应广汽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