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保民生促投资防风险财政政策积极有为
站在当前时点展望,经济增长仍面临挑战压力,向好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将在哪些重点领域发力,备受关注。专家认为,下一阶段,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抓好既有政策落实,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加强民生保障。同时,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A股两融余额时隔十年站上2万亿元上证指数创今年以来收盘新高
近期,A股市场持续走强,融资余额和两融余额均持续上升。截至8月5日,A股两融余额报20002.59亿元,融资余额报19863.11亿元,均创逾十年新高,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元以上。8月6日,A股市场继续反弹,三大指数均上涨,上证指数创今年以来收盘新高。整个A股市场超3300只股票上涨,逾70只股票涨停。人形机器人、军工等板块表现活跃,整个A股市场成交额为1.76万亿元,成交继续放量。分析人士认为,近期,A股赚钱效应的持续性较好,市场增量资金来源较为广泛,除融资资金外,公募、私募机构的参与度也有提升,上证指数在8月突破去年以来新高的可能性比较大。
·业绩集体回暖老牌私募“王者归来”
曾经的百亿级私募大佬,正在上演资本市场的“王者归来”。在经历了前几年的业绩低谷后,国内老牌私募机构正迎来新一轮业绩爆发,有的半年收益率突破40%,有的重获募资端青睐。这些穿越多轮市场周期的私募机构,通过深度价值挖掘和成长赛道布局实现业绩反转。值得关注的是,不少老牌私募格外注重投研体系的改革建设,展现出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展望后市,在市场回暖背景下,机构普遍看好中国优质资产重估和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
上海证券报
·海外因素会否影响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调控?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有充分条件坚持“以我为主”,下半年海外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有限。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召开的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保持汇率弹性,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受访专家认为,未来宏观政策发力稳增长,将成为稳汇率的最大确定性因素。
·7月私募产品新备案数量创近两年月度新高股票策略占比近七成
资金“借基”入市步伐越走越快。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7月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较6月增长近20%,并创出近两年月度新高。其中,新备案股票策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占比近七成,是私募发行市场的“主力军”。此外,截至7月底,今年以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备案数量同比增长超60%。
·营收净利双增长 6家银行率先预喜半年度业绩
截至8月6日,已有浦发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等6家A股上市银行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营收净利均实现正增长,其中5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达两位数。
上述6家A股上市银行半年度业绩预喜,主要得益于息差下行压力得到缓解及非息收入改善。一家头部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表示,上市银行一季度业绩整体疲软,主要是因为债市调整带来的其他非息收入增速大幅下滑。二季度债市回暖、息差压力减轻,推动半年度业绩有所好转。
证券时报
·农业银行首次问鼎A股市值冠军,牛!
8月6日,农业银行收报6.62元/股,上涨1.22%,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公司A股市值升至2.11万亿元,超越工商银行,首次登上A股市值冠军宝座。两家银行巨头盈利能力相近,但农业银行在盈利修复方面更具韧性。数据显示,农业银行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2%,环比增速为6.23%,而工商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99%,环比增速为-13.1%。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农业银行首次超越工商银行问鼎A股市值冠军,本质是银行板块估值修复与资金配置逻辑的阶段性成果。作为国有大行,农业银行凭借稳定的盈利、高股息率及县域经济深耕优势,成为险资、养老金等稳健资金的“压舱石”。其市值不断向上突破并非偶然,而是市场对银行股“低估值+高分红”价值重估的集中体现。
·创新药板块资金隐现松动基金经理关注医疗器械方向机会
年内,蛰伏四年之久的医药板块触底后强力反弹,领跑所有细分概念。然而,在持续上攻的过程中,资金的抱团已经隐有松动迹象。下半年以来,不少资金在上涨过程中“边打边撤”,多只创新药主题ETF在近期被资金净赎回。多只名称中含有“创新药”的ETF份额减少超过1亿份。如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旗下一只创新药产业ETF份额减少逾10亿份,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创新药ETF减少超3亿份,还有多只ETF份额减少了数千万份。不过,依然有不少基金经理看好创新药的长期逻辑。长城基金基金经理谭小兵认为,当前仍然看好创新药板块,从二季度末公募的持仓分布数据来看,这一轮行情的贝塔或仍处于前半段。
·最高收益率近8%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悉数建仓
最新的基金净值变化数据显示,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已经开始建仓。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最新公开披露的信息),26只基金中有22只成立以来实现正收益,最高收益率接近8%。26只基金的成立时间从6月6日到7月23日,其间上证指数年内首次触及3600点,有利于浮动费率基金建仓。但由于建仓速度和方向不同,不同基金之间的净值涨跌各异。有公募人士对记者表示,首批浮动费率基金的初期业绩整体不差,有望为第二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募集和后续运作起到示范作用。
证券日报
·锚定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上海具身智能行业加速跑
8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上海将实现具身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并建设多个孵化器,集聚百家骨干企业,落地百大应用场景。所谓具身智能,是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其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及与环境动态交互能力的技术范式。此次《实施方案》提出多项重点举措,包括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软硬协同语料、具身语料、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且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
·高温来袭电力负荷持续走高产业链公司多措并举保障电力供应
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电力负荷持续走高。公开信息显示,8月4日至6日,国家电网经营区用电负荷连续三天创历史新高,最大负荷达12.33亿千瓦,较去年11.80亿千瓦的极值增长5300万千瓦。在此背景下,市场对电力板块上市公司关注度提升。多家电力领域公司表示,正积极行动,为各地迎峰度夏贡献力量。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记者表示:“夏季高温等因素提高了近期的用电需求,也考验着电网的供需调配能力。未来,市场对于电力输送、跨季节调配、储能等多个方面的需求或将进一步增长,有望带动相关产业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
·年内A股公司披露431单回购计划注销式回购占比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注销。数据统计,截至8月6日,年内已有419家上市公司发布431单回购计划,其中,79单用于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占比为18.33%,较去年同期(15.19%)进一步提升。在市场人士看来,注销式回购占比持续提升背后是政策引导、估值修复需求及股东回报优化三重因素驱动。未来,注销式回购比例仍将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