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开始正式实施。记者采访多家金融机构获悉,首批获得贴息政策的金融机构已普遍做好准备,让消费贷贴息“红包”顺利上线。消费者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在客户授权后会自动识别消费信息,并进行自动贴息,无需客户操作。
8月中旬,财政部等部门对外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这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政策发布后,获批金融机构迅速响应。工、农、中、建四大行均表示,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联等多家金融机构也纷纷发布《关于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客户关注问题解答》(下文简称“《问题解答》”),明确相关安排,解答申请、查询等具体问题。
9月1日,多家金融机构均已部署完相关工作,推动政策落地,并简化申请流程。
其中,农业银行介绍,使用贷款时只需客户签署补充协议,并授权该行查询贷款发放账户。对系统可自动识别账户中消费交易信息的,农行自动开展贴息。中信银行也表示,客户在授权该行对其贷款账户相关交易信息进行查询后,对符合标准的、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贷款自动办理贴息。
记者在实际试验中也发现,补贴的流程十分便捷。譬如,登录农业银行APP时便可看到,该行在首页推出了“双贴息”专区,客户在进行信息授权后,便可即时申请贷款,而银行会在收取贷款利息时,自动识别客户信息,符合者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获得感。客户也可以通过各家金融APP自主查询贴息金额,金融机构也会通过手机短信告知客户。
招联在《问题解答》中还进一步明确,除自动贴息以外,对于未能识别的需上传与贷款使用相对应的真实消费用途证明材料,包含发票、银行流水等,经审核后予以贴息。如客户未签署协议或未授权查询,不影响个人消费贷款的申请及使用。
关于贴息的标准及上限,《方案》亦明确规定,本次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利率为年化1%,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贴息计算基数为借款人在政策执行期间内使用个人消费贷款支付的符合条件的消费汇总金额,其中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举例而言,在政策执行期内,若符合贴息标准的消费者申请了一笔5万元的消费贷,年利率是3%,还款方式为先息后本。其装修、买家电,把这5万元都花完了,就可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的贴息,原本一年要支付1500元的利息,就只要付1000元,直接节省利息500元。
同时也可多笔消费贷叠加补贴,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3000元。
《方案》也对消费贷的补贴明确划定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不含汽车购置)、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重点领域消费。
“消费贷贴息政策可以说是财政真金白银促消费的标志性一步。”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本次实施的政策设计来看,不是简单地发消费券,而是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直接降低居民的信贷成本,杠杆效应更明显,精准性也更强,有效防止资金空转或违规流入楼市股市。
王蓬博表示,对银行来说,系统自动扣减、无需用户过多操作,体验流畅,提升了政策落地效率。从短期来看,这会显著刺激大宗消费和升级类消费,比如汽车、家装、电子产品等,相当于变相打折;中长期则有助于修复居民消费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