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举行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会上,平安集团管理层对营运利润和净利润差异、寿险及健康险大幅增长驱动因素、分红和股价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复。

业绩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潘婷摄谈营运利润和净利润差异:约600亿元浮盈未在利润表中体现
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营运利润同比增长3.7%,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8%,两个利润指标间的差异引发市场关注。
对此,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付欣在会上详细拆解其中缘由,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负增长主要受三个影响因素影响。
一是平安好医生并表中国平安带来的一次性影响,导致一次性会计处理中有34亿元减值,影响增速4.6个百分点。
二是平安发行可转债重估的非经营性影响。今年6月,中国平安披露拟发行本金总额为117.65亿港元的H股可转换债券。
“当股价上升时,在会计处理上可转债的估值反而在短期下降,在整体可转债转股之后,全生命周期看是不影响财务报表的。”付欣称其为“幸福的烦恼”。
第三个影响因素是,近年来,中国平安多次举牌、配置大量股票,这些股票中有67%在会计分类上被分类到OCI(其他综合收益),因此“资本利得”不计入利润表,约有600亿元浮盈未在利润表中体现。
“这部分浮盈没有在利润中体现,但它对我们整体价值提升有很大的好处。第一,它增厚了公司净资产;第二,这部分资本利得让分红险的销售及分红水平比起同业更有竞争力,提升客户收益。”付欣解释道,希望大家能够尽量少关注保险公司因短期投资造成的一些波动,更建议大家关注营运利润,因为营运利润才真正反映了保险行业真实盈利能力。
谈寿险及健康险:三重红利在持续释放,驱动业务增长
2025年上半年,平安寿险业务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168.6%。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服务及其他等渠道贡献了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33.9%。业务品质稳步改善,保单继续率保持较高水平,13个月保单继续率达96.9%,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从行业趋势和寿险改革两方面拆解寿险新业务价值的大幅增长。
首先是行业趋势。低利率环境下,寿险进入黄金发展期,已经成为中等收入群体财富配置的压舱石,寿险所提供的价值是三重的:财富的保值增值;对于客户及其家人的保障(包括对意外疾病的保障);医疗健康养老的增值服务。
“这些增值服务是符合客户在未来5~10年需求的,中国正在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银发经济将会成为未来非常有增长潜力的赛道,这是一个超过20万亿元的赛道,所以对于平安集团来讲,我们的寿险业务正是通过这三重优势来去持续推动发展。”郭晓涛继续表示,寿险在过去的几年经历了“产品+渠道”的改革,现在开始释放改革红利,有三重改革红利在持续释放,驱动业务的增长。
第一,多渠道的策略红利。以前寿险只有代理人渠道,现在有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渠道。银保渠道包括平安银行独家渠道以及与其他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非平安银行渠道的合作。
第二,“产品+服务”的红利。现在金融行业尤其是寿险行业逐步进入到同质化竞争的阶段,只有增值服务才能真正做出差异化优势,所以平安在四年前就开始做“产品+服务”,就是保险+医疗、保险+健康、保险+养老等增值服务,这些增值服务能够有效驱动客户购买平安的寿险产品,给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持续发展推动力。
第三,科技赋能AI(人工智能)的红利。过去几年,公司持续投入非常多的资源,打造销售队伍的销售辅助工具,利用AI数据分析,让销售队伍的获客、营销、转化效率持续提升。这三重红利是平安在过去的两年,包括今年能够持续高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谈分红和股价:市场正在印证并且逐步认可平安的价值
数据显示,平安现金分红水平稳定增长,拟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0.95元,同比增长2.2%。
对于分红和股价,付欣表示,“我们相信这是市场正在印证并且逐步认可平安的价值,‘金子发光’还可以发得更亮。”
付欣从两点进行解释。第一,整个寿险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整个行业的需求、行业的增长正在逐步释放,行业的潜力非常大。
第二,平安的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优势正在逐步体现,客户高留存、高价值、低获客成本,这些成本的优势、价值优势会逐步释放,而医疗养老护城河也随着战略深化逐步构建。
“我相信现在平安估值倍数还是非常低的,会有更多的投资者认可并且会持续认可平安的价值,金子会更亮。”至于分红的部分,付欣认为,分红是长期和营运利润挂钩的,上市以来平安持续分红超过4000亿元。
谈AI技术创新:会用AI把整个金融价值链从头到尾全部做一遍
在AI应用上,上半年,平安大模型调用次数达8.18亿,多元场景应用数超650个,深度赋能金融主业。
谈及AI技术创新,郭晓涛在会上表示:“平安集团用大量的资源在科技上保持长期持续投入,马明哲董事长在十年前内部会议上就强调,整个数字化将会颠覆我们的商业模式,全面数字化转型是平安集团最重要的系统性工程之一。所以,过去十年我们一直在持续投入,在科技、数字化、AI方面大量投入,整个科技核心要素有四个——算力、数据、算法、场景。”
至于平安AI战略思考,郭晓涛表示,现在叫全面AI化、全面智能化,“五智”(智能化营销、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运营、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经营)核心逻辑是要“AI in All”,会用AI把整个金融价值链从头到尾全部做一遍,把医疗养老的价值链从头到尾全部做一遍,这是整体战略思考。
“平安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平安的优势就体现在垂域优势。”郭晓涛解释道,在算法上,底层用的是开源市场上最先进的大模型。但在垂直领域,平安有自研的大模型,有海量数据库,专属数据库加上自研大模型加在一起,在垂直领域给公司带来强大的竞争优势。
谈举牌同业公司H股:“三可”原则衡量如何去投资一个企业
手握大量资金的险企,对在资本市场上“扫货”早已习以为常。今年,平安举牌同业H股也引发关注。
郭晓涛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平安的投资策略并非单独看一件事,投资的核心是做资产负债匹配,所以在做投资考量的时候,平安需要考虑如何跟前端负债业务进行有效匹配。”
“我们投资策略有五个匹配,久期匹配、成本的匹配、现金流匹配、收益率匹配、在监管环境下监管要求的匹配。在这些大方向上去看,在负债端,持续从传统险向分红险转型,有力降低我们的负债端负债成本。”在负债端经营成本降低的同时,公司分红险结算利率相当有市场竞争力。
“一系列资产配置有效提高我们的投资收益率,让我们在负债成本和投资收益率之间产生一个好的利差。”郭晓涛表示,不论是金融行业还是其他行业的投资,有一个“三可”原则,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这是平安衡量如何去投资一个企业、是否长期持续稳定持有这家企业股票的核心标准。
“未来,我们相信随着负债端成本持续下降,随着资产配置持续优化,随着资本市场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我们会在高息股、价值股、成长股之间进行进一步动态匹配,让资产配置能够有效跟上资本市场的发展,给不管是传统险还是分红险客户都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郭晓涛说道。
对于平安的股价,郭晓涛认为:“现在有一定的回稳,但是仍然期待未来有更高的提升。”他认为,平安的估值来自于战略的持续领先和科技的赋能。
“‘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是两个规模大、增长高、协同性强的赛道,每个赛道都超过20万亿元,尤其医疗养老是我们进入长寿社会银发经济核心的业务,当这两个业务产生协同性后,再加上我们在AI领域持续投资、持续创新,相信平安集团未来业务增长的驱动因素不仅是现在的寿险+产险+银行+其他,而是真正能够实现一个客户多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郭晓涛称,用AI赋能持续创造客户价值,持续给股东带来价值,相信平安的估值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