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展览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十一”黄金周临近,旅游市场已全面进入预订高峰。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的出游高峰预计从9月27日持续至10月12日。从多家平台披露的数据来看,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等核心产品的预订量均大幅超越去年同期。
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纷纷加快布局,围绕交通、住宿、文旅消费推出多元化服务和配套措施。财政部出台的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也为文旅消费注入了金融“活水”,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活力和消费动能。
一场金融与游客的“双向奔赴”,正激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也为经济增长贡献新的动力。
“贴息+优惠”激发消费动能
美食游、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工业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多家旅游平台及机构发布的中秋国庆假期出游数据显示,受拼假策略影响,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的机票、酒店、门票、租车、线路游等在内的假期出游商品预订量,大幅超越去年。
同时,各地开展文旅消费活动,并陆续出台扩大文旅消费专项政策,将在消费月期间发放超过3.3亿元的消费补贴。
金融机构同样积极迎接“十一”黄金周消费旺季。交通银行(601328.SH)零售信贷部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该行结合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政策落地,配套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切实将贴息政策转化为提振消费动能。同时,在全国主要商圈巡回开展“惠百圈贷万商”商圈惠贷产品发布会及系列推广活动,上线“国补贷”专项产品,为经营主体在服务消费旺季提供支持。此外,创新文旅消费模式,联合政府和企业加大文旅宣传,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
“从市场反馈来看,政策实施后消费贷款咨询量和申请量均显著增加,尤其在家用汽车、家居家装等场景类贷款上升更为明显。”交通银行零售信贷部相关人士表示。
在具体消费场景与支付优惠方面,招商银行(600036.SH)信用卡方面基于“游、购、逛”三大场景推出营销活动,持续激发各类民生领域消费活力。例如,在旅行场景,持卡人不仅可免费抽取爆款酒店优惠券,更可享机票专属优惠、境外旅行三重补贴;在购物场景,招商银行信用卡为持卡人提供覆盖百大商圈的66元购100元消费券,还可享受银联手机Pay支付返现。
在政策红利的带动下,业内专家认为,银行不仅要抓住短期消费旺季,还应着眼长远,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和拓展服务场景,推动服务消费的持续升级。
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表示,银行还可以多措并举、聚焦重点方向,推动服务消费、扩大内需。第一,拓展场景金融,聚焦以旧换新、汽车家居、信息通信、文化旅游等关键消费场景,深入挖掘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出个性化消费贷、联名信用卡等产品,将授信审批、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到消费流程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的需求。同时,加强对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养老经济以及休闲文化体育娱乐等领域的消费基础设施的金融支持,创新推广知识产权、项目收益权等多种质押担保方式,盘活产业无形资产。第二,支持乡村县域的服务消费发展,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其消费结构升级、扩大服务消费。
供需两端支持服务消费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转型调整的宏观背景下,提振服务消费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发布的《释放服务消费潜力——2025年中国消费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服务消费仍有相当大的潜力和空间。第一,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成为服务消费比重提升的坚实基础。第二,经济结构升级与人口结构变化,形成服务消费释放的重要基石。第三,新服务消费持续涌现,为服务消费创造新的消费场景。
政策层面也在持续加码。9月,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了服务消费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提到,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地方通过新设或纳入现有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方式,分担消费信贷风险,开展重点领域消费贷款贴息,引导金融机构和商家合作开发适合服务消费特点的产品和服务,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
5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告诉记者,多部门密集出台服务消费政策,展现出了强大的政策力度。从覆盖领域看,涵盖文化旅游、养老托育、家政服务、健康医疗等多个与民生紧密相关且消费潜力巨大的板块,全面性强。在政策手段上,既有增开银发旅游列车这类直接的服务供给拓展,又有贷款贴息等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多部门协同合作,有助于形成政策合力,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继而推动服务消费增长。
“《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政策措施》与针对银发旅游、家政服务、健康消费以及相关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专项行动共同形成跨部门的政策合力,精准有力地支持服务消费发展。”邵科补充道,当前,组合政策已取得明显效果,服务消费正发挥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服务零售额以及人均教育休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均实现快速增长,市场亮点纷呈,多元化的消费增长点得到激活。未来,伴随着高品质、多样化的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以及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社会保障措施持续健全,服务消费将获得跨越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杨虹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末,全国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5.3%,比年初新增1642亿元,前7个月的新增贷款比去年全年新增贷款多630亿元。
对于银行支持服务消费的核心问题,博通咨询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主要集中在场景适配、客群覆盖和政策落地三方面。场景端,通用消费贷占比过高,针对银发旅游、普惠托育等政策重点领域的定制化产品不足;客群端,对新市民、县域居民的授信仍依赖传统征信,缺乏场景数据整合,导致融资可得性偏低;落地端,中小银行受技术和能力限制,贴息兑现流程繁琐,对部分行业的风险定价能力弱。
王蓬博建议,一是加强场景生态共建,跳出单一信贷思维,联合电商平台、线下商圈、服务机构打造共生生态,覆盖从预订到售后的全流程;二是客群精准触达,基于大数据构建多维度信用评估模型,将消费行为、社交数据等纳入授信维度,破解客群覆盖盲区;三是领域全面布局,既要加大对餐饮、文旅等传统服务消费的支持力度,也要重点布局数字医疗、在线文娱、绿色服务等新型领域,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为中小服务商户提供无抵押信贷支持,让金融服务贯穿服务消费供需两端。
交通银行零售信贷部相关人士结合该行业务发展情况表示,在供给端,深入挖掘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生活消费服务行业融资需求,细分消费重点领域客群,结合应用场景,推出更多场景类定制模式和产品。在需求端,聚焦居民对高品质服务型消费的需求,拓展在教育提升、健康管理、居住服务、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领域的信贷支持。此外,深化与文旅平台、景区、酒店等合作,打造覆盖出行、住宿、门票等全链条的文旅消费信贷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