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新华保险A股报收68.24元,上涨5.49%,盘中最高触及71.16元,年内累计涨幅达41.54%;H股报收48.14港元,上涨1.35%,年内累计涨幅高达114.84%。
屡创新高的股价,自然也吸引了市场的关注。在8月29日下午举行的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指出,不能说公司的股价高歌猛进,但很具有投资价值。这两年来,公司的内涵品质和价值确实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反映到数据上,2025年上半年,新华保险实现营业收入700.41亿元,同比增长26%;原保险保费收入1213亿元,同比增长22.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33.5%。
重视高股息股票配置价值
从投资端来看,2025年上半年,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9%,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总资产达1.78万亿元,较上年末提升5%。
新华保险副总裁秦泓波指出,传统上作为投资组合“压舱石”的固定收益资产,随着利率中枢下行,安全垫正在明显变薄,同时负债端成本具有较大刚性,行业“利差损”压力巨大。
面对这样的挑战,秦泓波表示,新华保险总的思路是资产负债联动。在固定收益方面,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超长期债券的跨周期匹配;积极强化交易能力,通过多品种、多策略组合和对交易性机会的捕捉,增厚整体收益。
在权益投资方面,则是通过优化配置结构,在有效控制波动的前提下,获取长期稳健的超额收益。秦泓波表示,新华保险会更加重视高股息股票的配置价值,在利率中枢下行背景下,优质高股息股票不仅能提供稳定的股息现金流和稳定的净投资收益率,在新会计准则下还可以通过划入OCI(其他综合收益)账户来平滑利润波动。
“在举牌上市公司方面,我们会综合考虑宏观市场环境、具体交易的标的价值与负债端的匹配程度,以及公司自身的战略协同和经营需要,来相机抉择。”秦泓波说。
鸿鹄基金三期于7月初启动
此前,在金融监管总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联合发起设立了总规模500亿元的鸿鹄基金,率先开展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并于2024年3月4日正式启动投资。
在业绩发布会上,新华资产总经理陈一江介绍了鸿鹄基金的最新情况。据他透露,今年年中,试点基金一期完成建仓任务,取得良好收益;截至二季度末,二期基金已做到主体建仓,基本上完成建仓工作;三期基金于7月初启动,目前进展顺利。整体来看,新华保险在试点基金中计划出资累计462.5亿元。中国人寿稍早前表示,截至上半年末,其对鸿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
从投资的方向与范围来看,三期基金投资范围为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标的公司选取的标准包括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流动性较好等。
“从今年上半年看,试点基金的风险指标低于基准,收益指标高于基准,实现了功能性与盈利性双丰收。”陈一江表示,未来试点基金将立足耐心资本优势,长钱长用,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试点基金功能性和盈利性的统一。
分红险占比将逐渐提高
随着预定利率下调,重点发力分红险产品已成为各家险企的共识。新华保险总裁、财务负责人龚兴峰表示,在低利率的宏观环境下拓展分红险的销售,是公司落实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分红险产品本身就是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产品类型,但由于队伍长期没有销售分红险产品,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此,公司成立了分红险转型领导小组,建立了资负联动、前后线协同的分红险销售推动专班和分红账户管理专班,一体化推进分红险转型。”龚兴峰说。
具体而言,一是明确分红险在客户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中的定位和功能,丰富“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管理内涵和理念;二是构建销售队伍对分红险的知识储备和销售技能,重新规划分红险培训体系,通过全员通关、线上线下培训结合,大幅提升队伍对销售分红险的信心和技能;三是形成分红险组合销售和立体推动的新模式。
从累计保费看,二季度以来,新华保险的分红险转型成效显著。其中,个险渠道4—7月分红险期交保费占比超过70%;银代渠道4—7月分红险期交保费占比逐步提升,超过30%。
龚兴峰表示,随着预定利率的下调,分红险占比预计会逐渐提高,新华保险也会将分红产品作为主流产品,深化分红险的产品开发,提供更有产品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加强产品在销售、培训、服务、投资、生态建设等关键环节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