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现场图片来源:中国中铁提供
中国中铁携手四川省打造的高端装备产业首台盾构机正式下线,并即将应用于欧洲高纬度水利工程。7月24日,下线活动在成都市新津区中铁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举行。
活动现场,作为全链首台“四川造”土压平衡盾构机——川山甲1号盾构机引人瞩目。这台盾构机拥有3.72米的开挖直径,整机长度约135米,专为应对零下40摄氏度极端低温环境下的永久冻土层施工难题而设计。其刀盘采用15.5寸滚刀,搭配小刀间距、大开口设计,结合主驱动和推进系统的强劲动力,在保障高效开挖能力的同时,有效防止结泥饼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该设备的主结构部件及电、液、流等系统,均选用耐低温性能材料和元器件,并配置专用加热设备,确保在极寒条件下仍能稳定运行,堪称冻土施工领域的“穿山甲”。与此同时,在该制造基地完成的首台再制造盾构机“中铁502号”、大机配套等装备产品同步亮相,展现出基地多元高端装备的制造实力。
盾构机作为集机、电、液、气、传感于一体的大型自动化掘进设备,零部件多达1万多个,一个控制系统就有2000多个控制点,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据介绍,川山甲1号盾构机在盾构机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全面突破,构建起覆盖控制系统、监测预警、施工装备的全链条国产化体系。同时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盾构机主轴承难题,掌握了国内外主轴承材料性能及设计准则。主轴承作为盾构机的“心脏”核心部件,“手持”刀盘旋转切削掌子面并为刀盘提供旋转支撑。经过疲劳试验和大扭矩、超负载试验,自行研制的主轴承各项性能已经超越进口主轴承,且价格仅为进口的60%,更重要的是,制造工期仅为进口四分之一。
中铁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旨在打造西南区域首个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智能总装产线,以建设“灯塔工厂”为目标,建成后将实现年产盾构机14台、隧道施工专用设备50台套、钢结构50000吨,预计年产值达18亿元,带动就业超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