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银行网点撤并按下加速键。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30日,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类银行机构,累计撤销网点2677家,已超过去年全年的2533家。
网点是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载体,主要办理存取款、账户管理、贷款、理财等金融业务,并向客户提供各类金融咨询。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汪雯羽表示,在金融科技兴起以前,银行网点是银行服务客户的主要场所,也是客户建立对银行信任的重要基础。
然而,数字化浪潮重塑了金融服务模式。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的便捷性,使得转账、购买理财等常见业务无需亲临网点即可办理,大大节省了用户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数字金融迅速发展,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能提供高效、即时的金融服务,线上渠道在安全性和体验感上也在不断提升。相比之下,线下网点成本高的问题更加凸显,促使银行在不影响客户金融服务的前提下,选择撤并部分网点。
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总额高达2626.80万亿元,手机银行交易总额达365.51万亿元,服务个人客户31.95亿户、企业客户0.43亿户。“金融即服务”的无界体验正日益受到用户青睐。
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物理网点会被完全取代。在撤并旧网点的同时,银行也在积极设立新网点。据统计,截至7月初,商业银行新设分支机构超过3600家。汪雯羽表示,随着金融科技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客户行为和需求也在变化,传统网点的服务功能亟需拓展,包括便民服务缴费、社区公益服务、政务支持、客户发展支持等方面,这些功能在新网点上进一步延伸服务、增强用户黏性,也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体验。
从新设网点结构看,农村商业银行表现活跃。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平阳农商银行零售金融部负责人程淑贤介绍,由于存在“数字鸿沟”和大量的“信用白户”,中小银行优化线下网点服务必要性更强。在老龄化趋势加剧背景下,银行对网点进行适老化改造,探索打造“金融+医疗云”等服务模式,有助于提升老年客户的服务体验。
娄飞鹏表示,大型银行网点布局相对完善,中小银行网点多集中于特定区域。为弥补数字化能力与大型银行的差距,有必要在监管许可的情况下优化中小银行网点布局,从而更好协同线上渠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科技支行、绿色支行等特色化、智能化网点成为银行网点“瘦身提质”的一大趋势。汪雯羽表示,特色网点是银行打造差异化优势的重要路径。对中小银行而言,网点发展重心应放在解决核心客群痛点上,围绕其需求升级服务细节,实现“小而美”目标;并整合政策、产业链、行业数据等资源,构建从金融支持延伸到产业服务的生态体系。
未来,数字金融与银行网点将长期并存,线上和线下一体化协同是商业银行优化网点布局的重要方向。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网点数量可能继续减少,但不会全部消失。线上渠道更适用于提供标准化、便捷化的基础服务,有效降低银行运营成本;而线下渠道则在处理复杂业务、服务高端客户或需要深度交互的场景中,提供更具温度的个性化服务体验。二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未来银行服务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