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正式实施还有3天,银行“抢滩”在即。
8月27日,贝壳财经记者走访北京部分银行网点了解到,部分银行已出台相关执行细则。邮储银行一网点工作人员称,今日即可办理个人消费贷产品,只要9月1日之后支出就能享受贴息政策。
邮储银行、浦发银行均已明确贴息是在收取贷款利息时即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工商银行虽尚未明确贴息的具体方式,但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已打出“消费贷款工行办,国家贴息更划算。”宣传语。
金融监管资深专家周毅钦指出,商业银行之所以采取这种操作模式,目的就是确保信贷资金“精准滴灌”,准确投放于政策指定的消费领域,防范资金挪用风险。如果直接向用户发放贷款,主要担心套现风险,资金可能流入楼市、股市等政策禁止的领域,违背了贴息政策“促消费”的初衷。
贴息政策落地“倒计时”“直接扣减”贴息细则公布
消费贷贴息政策进入“倒计时”,多家银行已提前布局消费贷产品。
“目前有两种猜测,一种是贷款受托支付,直接转至商户账户,贷款人再按照贴息利率还款,另一种是以消费凭证申请消费贷额度。”8月27日,工商银行某网点工作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不过,目前工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细则尚未出台,贴息后个人消费贷利率是否会调降尚不确定。
早在8月20日,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就开始提前宣传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消费贷款工行办,国家贴息更划算。”
根据内容,本次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使用工商银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财政贴息利率年化1%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贴息上限为3000元。
工商银行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产品“融e借”额度最高100万元,利率低年化利率(单利)低至3%(财政贴息前),期限长贷款期限最长可达7年,申请便捷无抵押无担保,自主提款,手机银行7×24小时办理,还款多样等额本金、等额本息、按月付息一次还本等。
相比之下,邮储银行、浦发银行则提前出台了执行细则。8月27日,邮储银行某网点工作人员表示,该行个人消费贷产品“邮享贷”办理后,只要在9月1日后支出就能享受贴息政策,办理该产品须面签,9月1日前还需签署相关补充协议。
邮储银行客服经理称,收取贷款利息时会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单笔消费5万元以上,最高贴息上限是3000块钱,单笔消费5万元以下,最高贴息上限是1000块钱,可分多笔申请。
8月26日,浦发银行发布公告,同样明确,每名借款人在该行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其中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该行将按照政策规定的贴息比例、贴息上限计算贴息金额,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
浦发银行表示,借款人在该行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后,可通过该行个人手机银行APP或微信小程序自助查询,该行也会在客户申请时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告知客户贴息金额。
部分银行消费贷贴息方式

记者根据采访内容整理。
银行强调消费用途合规性贷款用途、资金流向管控待加强
政策明确,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工商银行工作人员称,享受贴息政策个人消费必须用于家用汽车、电子产品、教育培训等消费领域,严禁流入股市、楼市,一旦发现将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
浦发银行在公告中称,该行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规开展贷款审批,对符合《方案》要求的予以贴息。对提供虚假资质、虚假材料、虚假担保、虚假交易、虚假用途等或通过不法中介办贷的,包括但不限于“包装贷”“职业背债人”“高评高贷”等,该行严格予以禁止。
对相关部门审核未通过或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浦发银行将按规定扣减或追回。对借款人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于情节严重的将纳入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对金融机构而言,贷款资金用途、流向的监控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金融机构可利用金融科技工具完善风控模型和算法,进一步加强对贷款用途和资金流向的管控,努力防范相关贷款被挪用、贴息资金被套取。
董希淼进一步表示,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借助监管科技手段,构建覆盖全行业的信贷资金流向监控系统,提升贷款用途监控的能力和效率;建议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借款人编造贷款资料、挪用贷款用途的违规成本,建立挪用贷款黑名单等制度,从源头上遏制信贷资金被挪用等风险。
根据此前政策要求,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其中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周毅钦认为,贴息1%后,实际利率大概率可能会重回2%,但具体利率还会因不同银行、不同客户资质、不同消费场景而有所差异,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最低利率。所以,消费贷实际利率不太可能普遍重回2字头。
董希淼指出,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贴息上限为3000元。两项政策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力度适中,为下一步政策升级预留一定空间。而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有助于减轻地方财政压力,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两项贴息政策均为第一次推出,经过一段时间实施之后,或将在评估实施效果的基础上,针对贴息比例、覆盖范围、经办机构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