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办。本届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设置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文旅服务、健康卫生服务等9大专题,近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意向设展办会。
中国证券报记者9日提前探馆发现,本届服贸会,机器人的身影出现在多个场景中。
在金融服务展馆里,中国工商银行展位上,具身智能机器人“工小晶”亮相。此前,金融服务展馆鲜有人形机器人,因此受到众多关注。
中国工商银行展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工小晶”在硬件方面与第三方合作,软件方面搭载由中国工商银行自主研发的千亿级金融大模型——“工银智涌”大模型。针对本届服贸会,在原有大模型基础上,还进行了一些新语料智能训练,以适应展会场景。
“这款人形机器人,目前已经在一些银行网点进行应用,它担任着‘大堂经理’的职责,可以简单对话,承担业务咨询等工作。”工作人员说道。

中国工商银行“工小晶”机器人,本报记者连润摄
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渐拓展。本届服贸会上,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数智骨科手术室。
“长木谷数智骨科手术室是全球首个集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系统于一体的骨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能手术室,构建了数据管理—智能规划—精准执行—动态评估—5G远程的完整骨科诊疗闭环。”长木谷工作人员曾惠彩介绍。

长木谷数智骨科手术室,本报记者连润摄
在学校和家庭陪伴方面,机器人也在“大展身手”。
“专为课间15分钟打造的尚睿通教育机器人‘小研’,能在校园多场景发挥价值,可以提供作业辅导、口语游戏、情绪解压、美育创作服务。”北京尚睿通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产品负责人胡杨表示,“小研”由公司自主研发,上半年在学校进行试点推广,目前已在三四十所学校落地,年内目标是在100所学校落地。
中国移动带来的“灵犀”四足机器狗,以“拟人化交互+场景化服务”为核心设计理念,结合真实家庭场景服务(陪伴、教育、健康等),集成触摸交互、互动教育、健康管理等系列家庭服务功能,打造能说话会思考的“电子宠物”。
此外,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展馆内,东莞市本末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刑天”和“TITA”机器人,采用创新的轮足混合设计,兼具轮式机器人的高效移动和足式机器人的复杂地形适应能力,可广泛应用于高校科研、工业巡检、建筑测绘等领域;在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展馆内,墙体智能开槽机器人、智能振捣机器人、布料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多类智能装备集中亮相,全面实现建筑施工的智能化升级……
近期,有关人工智能的政策接连落地。
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部署了“人工智能+”6大重点行动。
长城证券研报称,机器人产业持续突破,商业化落地进一步加快。伴随海内外人形机器人持续加速迭代,机器人逐步从硬件端的演进上探至“大小脑”的演进,随着机器人厂商融资加速落地,人形机器人将进入迅猛增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