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公积金数字人”与新版公积金联名卡一站式办理设备形成“黄金组合”;工银瑞信基金打造的“正‘钱’方”反洗钱卷宗迷宫展,将严谨的合规理念转化为生动易懂的普惠教育实践;建信基金绿色金融专区“自然之声”按钮按下后,虫鸣鸟叫、溪水潺潺声立刻响起,以听觉体验传递绿色理念……
9月10日,以“数智驱动开放共赢”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在北京首钢园开幕,来自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支付清算等领域的近百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多维度、全方位呈现中国金融业的创新活力与实践成果。
一个个互动展项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服务的升级,更是中国金融业赋能实体经济、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生动缩影。在这场国际盛会的舞台上,一幅以数智为笔、以开放为墨的金融新图景,正缓缓展开。
沉浸式交互体验
解锁金融科技智趣魅力
一步入金融服务专题展厅,活力与创新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各家机构展台以鲜明的主题色和富有设计感的陈设吸引眼球,让“金融”不再是不可触及的专业枯燥概念,而是转化为可触摸、可互动、可感知的生动体验。互动屏幕前围满踊跃尝试的观众,欢笑声、惊叹声此起彼伏,不同年龄段的访客沉浸其中、拍照留念,整个展区仿佛被一股跃动的能量点燃。
在工商银行展区,具身机器人无疑是现场焦点。它不仅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观众流畅对话,担任“讲解员”,还可依托高精度运动控制算法灵活穿梭于展台之间,为观众精准引导展区动线。这让金融服务从“被动等待”变为“主动触达”。一旁的咖啡机器人、Galbot机器人小铺、盲盒机等互动展项,也吸引大量观众驻足。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即可领取机器人制作的个性化拉花咖啡,办理业务后还能参与盲盒抽奖。
工商银行现场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未来,我们会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场景和应用。”
建信基金像一辆“梧桐巴士”驶入现场,其在普惠金融专区设置了“答题挑战”互动环节,将反诈知识融入趣味问答,顺利通过答题的观众可赢得盲盒兑换券;数字金融专区的手势遥控数据“地球仪”同样人气火爆,观众通过隔空手势滑动即可“抓取”对应信息板块,直观了解建信基金数字化转型最新进展。参观结束后,观众一键打卡还可以领取一张“纪念车票”,为这场智趣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中国银行围绕服务境外来华人士打造了专门的展台专区,集中展示“幂方卡”、“来华通”App以及离境退税等创新产品和服务实践,成为外国观众现场咨询的热点。记者在现场获悉,“幂方卡”是集“支付+通信+交通”三大高频服务于一体的融合创新服务包,购买“幂方卡”后插入手机,即可获得通话、上网、数字人民币支付以及北京城市公共交通乘车等多种功能。“来华通”App则覆盖地图、导航、翻译、美食、景点、购物等丰富生活场景,支持7种语言。
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
于互动中践行金融使命
在这些有趣、有料的互动背后,是各家金融机构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精耕细作,把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拆解成一个个可感、可触、可玩的“小剧场”。
在多个机构展区,不同年龄段观众与工作人员热情互动,这也是金融机构与投资者双向奔赴的缩影。工银瑞信基金打造的“正‘钱’方”反洗钱卷宗迷宫展吸引众多观众集章闯关。现场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该展区既承担了宣传解读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的使命,也是该公司对“金融普惠、金融为民”责任的深度实践。
在中国银河证券展区,“金融报国客户至上”标语格外醒目,现场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此次展厅结合公司二十五周年‘拾光廿五’主题,融合公司数字人IP及技术,突出展示了券商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担当、专业实力与创新成果。”在记者采访期间,一位客户前来咨询业务,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的场景,恰是展区标语的生动注脚。
建信基金普惠金融专区前,一位刚完成反诈答题的老年观众高兴地接过盲盒兑换券。建信基金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建信基金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速高质量发展转型,从提高含权产品业绩、提升有效持仓客户占比、加强投顾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不断实现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
走进农业银行“诗韵金融山水农情”特色展台,观众立马进入“绿水青山”副本。展区设置了特色体验专区、VR民宿体验区,观众可以通过沉浸式设备虚拟漫游农行支持的乡村民宿并完成预订,直观感受助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