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银行业变革开新局的关键一年。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银行的重点工作之一。
9月22日至9月25日,由时代周报&时代财经联合制作的《2025中国银行业成长力·领先力报告》陆续发布,报告选取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总资产、净利润、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率5大指标,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分别评选出“2025年领先力50银行”和“2025年成长力50银行”。
此外,报告还选取各银行2024年科技投入占比、2024年科技投入增速、2024年科技投入人员占比、专利数量、手机银行客户数/月活数,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推出2025年数字金融10智慧银行。
按照机构类型划分,数字金融10智慧银行包括1家民营银行、2家国有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1家城商行。其中,总得分超过80分的银行仅1家,为微众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紧随其后,分数均超过70分。从Wind ESG评级来看,上述银行大多在A级以上。

微众银行遥遥领先
整体来看,智慧银行总得分在70分以上的有4家,分别是微众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
微众银行作为我国首家民营银行、数字银行,凭借各项指标的优异表现,总得分位于数字金融10智慧银行首位。同时,该行也是数字金融10智慧银行唯一一家未上市的银行。
2024年,微众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81.28亿元。其中,科技投入金额为34.32亿元,占营收比例的9%。其也是数字金融10智慧银行中科技投入金额占营收比例最高的银行。
此外,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出海”在2024年也迎来风口。2024年6月,微众银行全资控股的科技子公司——微众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香港注册设立。对此,微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靖表示,微众银行是一家数字原生银行,业务发展背后是成熟的金融科技能力沉淀,这也是微众科技“走出去”的基础。
工商银行2024年金融科技投入规模是数字金融10智慧银行中唯一超200亿元的银行。202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8218.03亿元。其中,科技投入金额为285.18亿元,较去年增长4.67%,占营收比例为3.63%。
2024年,工商银行授权专利数量保持同业领先,为1454件。此外,工商银行在同业中首家成立总行级科技金融中心,在全国设立25家区域性科技金融中心,2024年新设6家,基本覆盖境内科创的“高地”。
另外,光大银行、交通银行2024年科技投入占营收比例均超过4%,分别为4.85%、4.40%,前者科技投入金额为58.15亿元,后者科技投入金额为120.27亿元。其中,光大银行科技投入金额较上年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银行2024年科技投入金额由2023年的63.43亿元降至50.7亿元,下降20.07%,是数字金融10智慧银行中科技投入金额唯一下降的银行。
科技人员占比持续提升
高水平的金融科技人才是银行业持续创新的基石。2024年,银行大幅投入用于人才引进与培养,多家银行纷纷加大科技人员的配置。
以微众银行为例,该行2024年科技人员数量占全行员工总数的50%。年报指出,成立至今,该行科技人员占全员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
平安银行、兴业银行2024年科技人员数量占比均超10%。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末,兴业银行科技人员7840人,较上年末增长0.15%,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3.51%;平安银行在职员工4.10万人(含派遣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89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5.58%。
除此之外,在数字金融10智慧银行中,其他银行2024年科技投入人员占比均在8%以上。其中,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占比超8%,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占比超9%。
近年,不少银行开始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与团队机制改革相结合,打造复合人才队伍,不断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2024年,兴业银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完善科技专业人才培养及认证体系,建立涵盖架构、研发、运维等7大类岗位的科技人才岗位地图,重点引入人工智能、科技规划、云原生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工商银行则依托“科技菁英”品牌及集中培养机制,打造复合型、创新型、实战型人才队伍。组建人员充足、结构合理、专业能力领先的数据分析师队伍,构建跨专业、进阶式的分析师队伍培养体系以及动态管理、敏捷响应的人才管理和应用机制。
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机构正积极探寻差异化的服务路径,旨在满足用户多元化金融需求。至2024年,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比例已达到88%,相比去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
2024年,工商银行推出手机银行10.0版本,“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业内首批推出原生鸿蒙版手机银行,创新AI 管家、数字空间等对话式、沉浸式全新客户交互模式。
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个人手机银行客户5.88亿户,移动端月活超2.6亿户,为数字金融10智慧银行中最高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