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运贸易换货提单迈入“分钟级”时代。记者26日从航运贸易数字化合作创新联盟获悉,航运贸易区块链网络(以下简称“航贸链”)电子换单放货公共服务日前正式上线。依托我国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技术,原本动辄耗时一天的换单提货流程,如今最快仅需10分钟,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在传统模式下,进口货物到港后,货主或货运代理需向船舶代理申请换单,船代将提单换成提货单并通知港口后,才能提货。看似简单的环节,却因港口系统接口不一,船代企业不得不与各家港口逐一对接,重复开发、成本高、效率低。更棘手的是,流程缺乏全程可信记录,一旦发生纠纷,责任难以厘清,举证成为难题。
如今,航贸链为行业按下“加速键”。它以自主可控高性能区块链“长安链”为底座,构建起统一、安全、可信的数字协作网络。船公司、船代、港口、货代等各方只需“一点接入”,即可实现全网协同。通过权威分布式身份认证,企业一次认证、全网通行,告别重复注册;业务关键操作实时上链存证,数据不可篡改,一旦出现争议,链上信息即为有力证据,大幅提升治理透明度。
这一模式升级,让企业切实感受到“轻装上阵”的便利。招商局集团丝路云链平台首批通过该服务,实现了与上港集团对接,大幅提升了航运机构间系统对接效率,整个换单放货耗时从过去的1天左右,缩短至仅需10分钟左右。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港口全年完成对外贸易货物吞吐量53.97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2亿标准箱。航贸链电子换单放货公共服务的上线运行,必将显著提升我国跨境贸易的效率。
这一成果源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协同创新。2023年,中远海运、招商局、中国宝武、工商银行、上港集团、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等数十家龙头企业和机构联合发起成立航运贸易数字化合作创新联盟,围绕航运贸易关键环节的需求,建设航运贸易区块链网络,持续推动在港航运行、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航运贸易重点场景的应用,不断实现航运贸易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