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国庆“黄金周”临近,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围绕“假期收益”的营销活动持续升温,密集发布理财攻略,凭借“9天收益计息”“14天收益连享”等话术争抢闲置资金,吸引投资者关注。
多家机构
发布假期投资攻略
记者了解到,多家银行和理财子公司纷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假期理财方案。若想在假期获取收益,投资者需提前布局并在假期开始前完成投资。从推荐产品来看,多以风险等级低、风格稳健的类型为主,涵盖开放式、封闭期、现金管理类及有持有期限要求的产品,可满足不同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与投资周期的需求。
具体来看,如工银理财9月25日发布“节前理财攻略”,推出多只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及开放式理财产品,明确最晚需在9月29日交易时间内购买,9月30日确认份额,即可享受9月30日至10月8日的假期收益。
9月24日,招银理财在公众号发文称,国庆中秋双节理财可提前配置现金理财与短债理财,实现“人闲钱不闲,财富不停转”。现金理财方面,9月29日24:00前买入24小时营业现金理财,可多享9天收益;9月24日24:00前买入,可连享14天收益。短债理财方面,9月30日17:00前买入招银短债理财,可多享假期收益;9月24日17:00前买入,可连享14天收益。
此外,平安理财、民生理财、杭银理财、江苏银行、苏州银行等多家机构也纷纷推出“节前完成买入、假期9天享受收益”的相关理财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投资者的假期理财选择。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庆前夕投资者有资金沉淀,如节前奖金、回款等,部分资金有短期理财需求,也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拓展客户、推介产品的契机。
部分理财子公司
推出高收益产品
记者梳理发现,在各家机构推出的假期理财产品中,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或历史业绩表现突出,部分产品历史业绩可达12%左右。
例如,工银理财推出一款风险等级为R2(中低风险)、最短持有期30天的理财产品,其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12.01%,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8.42%;另有一款最低持有期270天的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为5.9%,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5.94%。
平安理财的两款日开型产品收益表现亮眼:一款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5.64%、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为5.09%、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5.84%;另一款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5.6%、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为5.18%、近六个月年化收益率为5.98%、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为5.96%。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银行理财产品的宣传页均明确标注了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的计算方式,同时提示“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不等于理财产品实际收益”。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投资者需警惕以下潜在风险,避免出现理财决策偏差。一是流动性风险,部分产品存在申赎限制、封闭期设置等条款,可能导致资金无法及时取用。投资者需提前梳理假期资金使用需求,匹配产品流动性特征。二是市场波动风险,债市波动可能拖累固收类产品净值,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则易受股市行情影响。三是条款认知风险,投资者需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认产品的投资范围、风险等级及收益计算方式,不要盲目追逐高收益的噱头,在匹配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投资需求的前提下理性选择。
高政扬表示,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或可采取差异化配置策略。首先,对于保守型投资者,可以优先配置货币基金、固收类等安全性较高的产品,在保障资金安全性的同时,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其次,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固收+”产品,这类产品在有效控制回撤风险的前提下,通过适度配置多元资产追求收益增强,平衡风险与收益。此外,对于进取型投资者,可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博取更高收益,但需做好风险承受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