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增长1.59%,归母净利润增长5.05%,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之下,长沙银行(601577.SH)宣布实行上市以来首次中期分红。
拆解长沙银行2025年上半年财报,在主营业务收入缩水的情况下,投资创利对长沙银行的业绩带动作用不容忽视。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长沙银行“投资收益”增长了118.8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加了25.59%,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长沙银行的投资收益已超2024年全年,而债券等投资收益的增加是投资收益增长的重要原因。但2025年上半年,债券市场低迷,在此背景下,长沙银行如何实现投资收益的高增长?9月1日,《华夏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长沙银行,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主营业务缩水,非息收入拉动增长
2025年上半年,长沙银行营业收入为132.49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为43.29亿元,同比增长5.05%。
拆解其营收结构可见,长沙银行利息净收入的占比正在下滑,而非息收入的业绩贡献度正在提升。
2025年上半年,长沙银行净息差为1.87%,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净利差为1.97%,同比下降0.30个百分点,受此影响,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96.59亿元,同比减少1.74%,营收占比由去年同期的75.37%下滑至72.90%。
其中,长沙银行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均有所减少,分别同比下滑4.42%、6.99%。从影响利息收入的因素来看,贷款利息收入和同业投资利息收入的下滑是造成长沙银行利息收入减少的重要原因,其中贷款利息收入减少受到贷款收益率下行的影响,同业投资利息收入减少则是受到同业投资利率和规模共同下降的影响。
而非息收入方面,报告期内,长沙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5.90亿元,同比增长11.78%,其中投资收益、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加是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同比增长118.82%、14.60%。
承销、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收入、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是长沙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两项主要构成,相关收入上半年分别实现了3.68亿元、2.3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了16.33%、48.51%。长沙银行表示,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大力发展财富管理,加大客户保险、信托等产品的配置,带动财富管理收入持续提升。
而上半年投资收益在长沙银行非息收入的占比达到了88.69%,该项收入达到了31.84亿元,同比增长118.82%,主要受到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处置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两项收入增加的影响。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为短期交易目的(通过买卖价差获利)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工具等。从金融投资的类型来看,长沙银行的金融投资包括债权投资、交易型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等,相关投资金额占比分别为48.20%、34.86%、16.86%。而从变动情况来看,截至报告期末,长沙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较上年末增长了65.07%,达到了1824.29亿元,该行表示,主要是“债券投资规模增加”的原因。
相关投资的收益方面,今年上半年,长沙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达到了20.19亿元,同比增长62.31%;处置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达到了6.66亿元,同比增长334.03%。
投资收益成业绩重要影响因素
作为长沙银行发展战略的八大重点之一,金融投资带来的投资收益长期成为长沙银行营收的重要构成。2023年,在投资收益大增19.60%的带动下,长沙银行营业收入实现了8.46%的增速。然而,随着2024年该行投资收益缩水了24.18%,长沙银行2024年的营收增速也放缓至4.57%,创近十年来最低。
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来看,长沙银行上半年的投资收益(31.84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31.10亿元),该项投资收益的营收占比也从2024年末的11.99%提升至24.03%。
通过增加债券投资规模,长沙银行今年上半年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增加了65.07%,相关资产在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增幅达到了62.31%。
然而,从上半年债券市场的表现来看,在货币政策节奏切换、流动性松紧轮动及海外事件扰动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债券市场整体告别过去几年的单边牛市,步入高波动震荡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沙银行增加债券投资规模,如何实现相关投资收益的增长?9月1日,《华夏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长沙银行,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不过记者注意到,长沙银行在财报中提到:“针对债券市场低利率、低息差、高波动的三重挑战,通过科学统筹资金调度与精准把握交易时机,实现投资规模与收益的双提升。”
长沙银行成立于1997年5月25日,2018年9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湖南省最大的城商行,也是湖南省首家上市银行,2023年,该行资产规模首度突破万亿元。然而,在市场竞争加剧、净息差收窄等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增加金融投资来增加利润成为长沙银行近年来的发展策略之一,投资收益也因此成为影响该行业绩的重要因素。
记者注意到,2018年上市首年,长沙银行的投资收益为4.07亿元,营收占比仅为2.92%。而短短几年后,截至今年年中,该项收入已达到31.84亿元,营收占比达到24.03%,增长了7倍有余。
对于中小银行在债券市场的投资,在今年7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曾表示,中小银行选择适当增持债券,增加安全资产配置,平滑经营利润波动,在监管允许范围内是合理的。同时银行自发买卖债券,对市场也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当债券利率相对于贷款利率比较高,而且价格比较低的时候,银行会买入债券,有助于稳定市场。反之,当债券利率较低、债券价格较高时,银行卖出部分债券能够实现它自己的利润,也能够保持银行自身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当然,我们认为,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也需要保持合理的‘度’,要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的平衡。”曹媛媛进一步指出,对于个别债券投资较为激进的金融机构,应关注债券面临的利率和信用风险。
首次进行中期分红
在披露半年业绩的同时,长沙银行表示,董事会审议通过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0元(含税),合计派现8.04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18.58%,这是长沙银行上市以来首次进行中期分红。
从A股42家上市银行的整体情况来看,当前已有近半数披露了中期分红方案,其中长沙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江阴银行等多家银行均为上市以来首次进行中期分红。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实施中期分红是上市银行落实新“国九条”及证监会相关要求的具体举措。上市银行增加分红频次,提高对投资者回报,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进一步稳定股价。
“但实际上,确定合理的分红比例,以平衡银行发展与股东回报之间的关系,难度从来不在技术层面。”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上市银行真正需要思考的仍然是如何在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下,通过战略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的优化确保业绩表现的稳定。无论是平衡银行发展与股东回报之间的关系,还是对标领先同业的分红比例、分红稳定性,都需要以稳定良好的业绩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