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健康保险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阶段性目标,提出深化健康保险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一系列发展重点。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高质量发展健康险背景下,近期头部险企在健康管理赛道上动作频频,持续扩围。
近日,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健康险”)出资2亿元设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健康管理”),持股比例100%。这也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成立以来批准的首家非金融子公司。
同期,中国人寿(601628.SH)旗下北京国寿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成立了国寿(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23亿元,业务涵盖健康咨询、养老服务等。此外,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 )、泰康保险集团等头部险企均已有自己的健康管理公司,并在自身大健康生态圈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业内看来,随着拓展健康服务领域步伐加快,健康险公司将逐步形成从“卖保险”到“管健康”的模式进化趋势。
推动“保险+健康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
据了解,人保健康险近年来持续推进“大健康”战略,将健康管理视为经营特色和风险管控的重要抓手。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人保健康险2021年起筹划布局健康管理公司,2025年,申请独资发起设立人保健康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保(601319.SH)在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中提到,健康险业务将加大特色产品创新力度,依托新设立的健康管理公司持续拓展医疗健康服务资源。
人保健康险方面对记者表示,公司正加速构建“保险+健康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把健康管理服务作为风险减量的重要手段,坚持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双轮驱动、融合互推,助力人民群众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
人保健康险党委书记、总裁邵利铎表示,新公司将建设覆盖全国的自有医疗健康服务网络,升级集团统一的健康管理平台,逐步打造人保在医疗、康复护理、慢病管理、药品供给等领域的特色服务能力,完善客户健康干预、体检就医等全流程服务。
人保健康险方面向记者透露,目前,全系统健康管理队伍人数已超400人,在全国累计建设63个企业联合医务室和31个健康管理中心,上线标准化健康管理产品760款,合作体检机构数量2352家、齿科机构2869家、眼科机构772家、康复护理机构280家,实现一站式理赔结算的合作医院5971家、药店22.5万家、DTP药房1678家、全年创新药械支付额超15亿元,健康管理服务累计惠及超1亿人次,2024年健康管理服务收入总规模突破5亿元。
实际上,此前,多家保险公司已设立专业健康管理子公司。例如太平洋人寿设立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聚焦康复医疗和健康管理,中国太保“大康养”战略落地。阳光保险集团间接投资海南纵横欣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海南阳光融和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人保健康险新疆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军对记者分析表示:“有了专业健康管理公司,能推进很多业务落地。比如长期护理保险评估、失能评估服务,未来将由保险公司独立完成,进而实现一体化、一条龙的服务。从便捷和专业度上讲,都会带来很大提升。”
从“被动支付”向“主动管理”转型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丰富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并要求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发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服务形式。
202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这些政策导向为商业健康保险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和清晰的行动路径,为保险公司主动从支付者向健康管理者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国际经验看,保险业深入介入健康管理已是大势所趋。欧美市场较早形成了“管理式医疗”模式,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这类模式使保险从纯粹的风险赔付方转变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通过长期健康管理和医疗干预,提高客户健康水平并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当前,我国多家险企正持续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
富德生命人寿方面对记者表示,公司围绕“保险保障+健康管理”的思路,一方面大力发展健康保障类产品体系,另一方面加大对客户的健康管理服务力度。提供在线问诊、预约挂号、健康测评等线上增值服务,推广电话医生、门诊预约、重疾绿通等线下增值服务。“目前我们已经将保险服务写入合同条款,使得保险服务从过去买保险的附加增值部分变为保险保障的正式组成部分,实现了保险与服务的深度融合,从而赋予客户长期、稳定、确定的服务权益。”
“这种模式的创新性在于:一是确保服务合规性,保险服务本身就是合同的一部分;二是保障服务确定性,服务与保单期限同步;三是提升服务品质,通过精算定价有效促进服务成本优化。”富德生命人寿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来健康险产品可能针对不同个人形成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通过增值服务提高客户黏性,保险公司也能获得更加丰富的健康数据,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