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或“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营业总收入为人民币923.35亿元,同比增长0.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3.37亿元,同比减少10.21%;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74元。上半年累计销售568,852辆,同比增长2.52%。新能源车型销售160,435辆,同比增长23.64%。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公司加速渠道模式转型,销售费用占比提升2.08个百分点至5.45%,同时通过海外工厂建设布局全球化战略。面对比亚迪等对手的规模优势,长城汽车在财报中坦言汽车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产品更加丰富,技术更加多元,对各车企的技术领先性、迭代速度及资源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获取用户心智认知将更具挑战。
长城汽车在半年报中称,伴随汽车以旧换新活动持续开展,地方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及新车陆续推出,汽车产销保持稳定增长。
具体来看,2025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上半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内需消费活力加快释放,叠加企业新品密集上市、多地车展促销活动火热开展等因素,乘用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1-6月,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其中纯电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28.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16.1%。1-6月,皮卡产销分别完成30.9万辆和3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5%和15%。分燃料类型看,汽油车产销分别完成7.3万辆和7.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和8.1%;柴油车产销分别完成19.1万辆和1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3%和5.6%;其他燃料车型产销分别完成4.6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80.3%和543.6%。1-6月,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乘用车出口258.1万辆,同比增长10.3%;商用车出口50.1万辆,同比增长10.5%;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上半年,长城汽车在销售方面加大了投入,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5.45%,同比增加了2.08个百分点。报告期公司加速构建直连用户的新渠道模式,以及加大新车型、新技术的上市宣传及品牌提升所致。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公司取得短期借款人民币7,428,476,391.78元,长期借款(含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为人民币7,407,856,420.04元,主要用于国内外工厂建设以及提升日常流动性。
生态出海为长城提供了政策安全感和市场通路,却也意味着重资产投入。一旦海外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工厂和配套设施可能很快从资产变为负担。长城汽车在半年报中提示,国际贸易存在不确定性等因素可能对汽车行业产生波动影响;汽车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产品更加丰富,技术更加多元,对各车企的技术领先性、迭代速度及资源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获取用户心智认知将更具挑战。
目前,新能源赛道已经进入比拼体量的阶段,2024年比亚迪销量突破300万辆,吉利新能源也接近百万辆,而长城的新能源销量仍停留在数十万辆级别。规模不足,直接限制了它在供应链上的议价能力,也削弱了摊薄成本的优势。长城虽然产品线齐全,但缺乏足够的市场体量来形成压倒性的成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