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既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持续推进的制造业升级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而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为这一进程提供了强劲动能。
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银行业如何助力先进制造业发展?又该如何在制造业升级中抢抓机遇?《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日走访了福建省飞毛腿集团,了解金融支持先进民营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百亿制造“老兵”转型
十几年前,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主导功能机市场的时代,飞毛腿凭借可拆卸、高性价比的手机电池产品,成为众多消费者青睐的配件品牌。然而,随着智能手机一体化设计的普及,可更换电池的市场需求逐渐萎缩,这家老牌制造企业也迎来了关键的转型时刻。如今,飞毛腿集团的转型升级历程成为观察福建乃至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一个典型样本。
“飞毛腿1997年进入电子行业,2019年的产业销售超过了百亿元,是制造业的‘老兵’。我们最早是做手机替换电池,当时大街小巷都有飞毛腿品牌。后来手机电池不可替换了,我们就专注服务手机大客户,同时在中小型动力、工商业储能领域加大布局。”飞毛腿集团副总经理周洪洲表示。
据了解,飞毛腿集团是一家以移动智能终端电池及新能源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覆盖消费电子、中小型动力、工商业储能、低空飞行器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轮驱动的产业格局。
“飞毛腿涉及的业务板块较多,消费类与中小型动力包括手机电池、平板电池、智能家居电池、智能出行电池等领域。飞毛腿一直擅长做小电池。此后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储能产业发展,公司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市场空间,于2019年开始布局储能板块。”周洪洲表示,“如今集团在福州、苏州和深圳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拥有福州总部、天津储能生产基地和广州智能硬件生产基地三个厂区,并在越南、印度和波兰建设了三个工厂,在全球进行布局,已经实现了从‘手机电池龙头’到‘储能新势力’的转型。”
飞毛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学告诉记者,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飞毛腿集团构建了从基础材料研究到终端产品开发的完整研发体系,累计获得专利500多项,主导参与制定了20余项国家标准。
“我们公司已与大部分国内头部手机品牌建立了深度合作,并为亚马逊、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提供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服务,海外业务覆盖了欧美、东南亚、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刘学表示。
金融支持制造业升级
“去年我们公司获得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品牌生产VR眼镜电池的订单,生产备料急需资金。邮储银行(601658.SH)仅两周时间就给企业批了5000万元贷款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金,解了燃眉之急。”刘学表示。
他告诉记者,飞毛腿集团的客户有很多是世界500强企业,客户的培育时间需要3—5年,而这些企业的一笔订单往往会洽谈两三年,历经生产审核、样品生产、爬坡生产、大规模批量交付多个环节。
“企业获得订单后备货备料需要资金支持。由于飞毛腿集团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贷款申请在银行审批能够走绿色通道。另外,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不高,银行对科技企业的贷款也给予了利率优惠,这能让企业发展得更快更稳。”刘学表示,对于飞毛腿集团而言,不同产品的利润不同,新兴板块产品的利润更高,企业在掌握了新技术之后,在市场上也会有更高的议价权。
针对该笔贷款具体情况,邮储银行普惠部人士表示,2015年邮储银行福州市分行与飞毛腿集团达成了合作,为旗下多家子公司提供公司账户日常结算、票据贴现等综合金融服务。2024年12月,该行为飞毛腿集团提供了5000万元的“科创贷”纯信用贷款,用于企业日常运营。同时,结合企业发展需求,为飞毛腿集团办理了近2亿元的票据贴现业务。
刘学表示,作为一家科技企业和先进民营制造企业,飞毛腿集团储能板块后期的发展仅靠自有资金支持是不够的,需要银行多维度的金融支持让企业发展更快。以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银行的支持下每年营业额快速增长,2023年和2024年的营业额分别为12.5亿元和18.5亿元,而2025年的营业额目标为25亿元。
“当前人们生活中的锂电池应用越来越多,门锁、扫地机、擦窗机、移动智慧屏都离不开锂电池,而这些需求增加意味着企业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备料生产。”刘学认为。
对此,上述邮储银行人士表示,邮储银行总行对科创企业的融资产品不断进行升级迭代,福建省分行将根据飞毛腿集团的营业状况和融资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科技+制造业”双轮驱动
“当前福建省正在紧紧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一家国有大行,邮储银行将紧跟地方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实体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金融力量。”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制造业大省,福建省有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环境。截至2025年6月末,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制造业贷款达358亿元;服务科技型企业超2700户,覆盖全省超20%的科创企业主体,贷款余额达到158亿元。
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数字背后是该行构建了综合金融服务策略。该行出台了加快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授信政策,从政策导向上对电子信息、交通能源等福建支柱型产业给予支持。
同时,邮储银行在服务与风控方面搭建了面向科技型企业的靶向立体式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内外部数据和大数据技术,开展科技型企业画像。针对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等优质高成长性客户、创新积分客户、小微长尾客户,推动线上和线下的立体化协同服务。
“我们聚焦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重点产业集群,以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转型贷款、研发贷、技改贷等拳头产品为抓手,助力产业补链强链;积极支持行业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民营制造业企业发展,实现了福建省内化纤、纺织、新材料等领域头部民营企业的全覆盖,授信规模达到了320亿元。”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在这场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中,银行需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地方经济和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