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0 16:28:21 股吧网页版
“00后”也不爱打开银行App了,银行打响“瘦身战”
来源:华夏时报网

  近日,多家银行相继启动旗下直销银行、信用卡及生活服务类App的功能迁移与关停。

  11月17日,刚入职场的00后小徐也收到了银行App调整通知,他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准备卸载手机里多余的银行软件,“以前要在储蓄卡、信用卡、生活缴费三个App间来回切换查账还款,合并后省内存又方便。”

  记者采访发现,银行多App带来的“繁琐感”在年轻群体中尤为突出。不少用户反映,同一家银行的储蓄、信用卡、理财业务需单独下载App,操作体验差,不如选择第三方支付。

  “从目前行业发展情况看,用户并不需要多个入口,而是渴望一个功能完备、操作流畅、体验一致的统一平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银行需顺应市场需求变化积极整合资源,这不仅能降低重复建设成本,更能集中力量优化主App的交互设计、功能深度与服务响应,真正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型。

  关停整合成趋势

  近日,某城商行宣布自11月12日起关停旗下直销银行APP,其原相关业务功能已全面迁移至该行主手机银行APP。

  这一动作并非个例,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超10家银行进行App关停整合,集中将细分业务App功能归集至主手机银行平台。

  梳理来看,今年3月31日,北京农商银行率先将“凤凰信用卡”App业务迁入“北京农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同日江西银行也下线“惠享精彩”App,把信用卡业务迁回主App,两家银行当前均仅保留一款核心APP;9月底,中国银行明确“缤纷生活”App将逐步迁移至中行主App,完成后将停止下载注册并关停服务;10月15日,珠海华润银行“润钱包”App停止服务,原功能全面并入华润银行App。

  从领域分布看,此次“关停潮”主要聚焦信用卡与直销银行两大板块。其中,直销银行App自2023年起便逐步缩减,截至目前,至少21家银行已停止运营旗下直销银行独立App,当前市场仅存10余家,不足巅峰期(超130家)的十分之一。信用卡App则在2024年集中下线,全年超10家银行完成相关操作,且多为中小银行。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今年发布的4期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注销备案公告显示,共有122个App申请注销,涉及34家银行(含国有大行与中小行),其中晋商银行“晋商直销银行”App、青海银行“青行直销”App等,均因停止服务主动申请注销。此外,部分银行的企业银行App、生活类App也在注销行列,如四川银行“四川银行企业银行”App、常熟银行“常熟生活”App等。

  “低活跃APP已成负担。”某城商行科技部工作人员李先生直言,部分APP下载量高但日活低,每年服务器维护、团队运营成本不菲,实则“赔本赚吆喝”。

  这一说法也得到数据支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836家机构累计备案2664款移动金融App,平均每家机构拥有3.18个。而艾瑞咨询报告进一步指出,2023年至2025年,手机银行App用户黏性持续走低,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长从4.93分钟降至2.7分钟,使用次数从4.54次下滑至2.86次。

  事实上,银行App整合背后也有政策推动。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的移动应用及时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不过,也有部分用户担忧,整合后的主App功能会不会过于复杂、操作不便,还有人对个人信息安全心存顾虑。对此,李先生解释,“整合不是简单关停,而是分散功能的优化重组。未来银行会聚焦主App‘一站式服务’,让用户在一个平台完成转账、还款、理财等所有操作。”

  被“抛弃”的银行App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抛弃”银行App。

  “办储蓄卡时下载了生活服务App,办信用卡又要装专属App,最后都成了‘沉睡软件’。”00后大学生小王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坦言,如今日常转账、查账单更依赖微信、支付宝,“除非办理复杂业务,否则很少打开银行App。”

  记者采访发现,类似想法在年轻群体中较为普遍,不少年轻用户表示,银行多款App并存需重复操作,不如第三方支付平台便捷。前述小徐更是直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一站式”体验更贴合习惯,“银行App要是能像支付宝那样,一个软件搞定所有事,我才愿意常打开。”

  社交平台上,“银行全家桶”截图调侃、“功能重复不互通”“密码记混”等吐槽也屡见不鲜。

  此外,部分中老年群体也对银行App“望而却步”。在北京西城区某银行网点,正在办理业务的张阿姨直言,“App太多记不清用途,查个账要找半天,还是来网点踏实。”

  对于银行App未来的发展方向,业内专家也给出相应建议。娄飞鹏认为,未来银行App的发展趋势将聚焦于生态化、智能化与适老化等方向,提供安全、便捷、有温度的综合服务。一方面,App将深度嵌入消费、教育、养老、政务等高频生活场景,构建“金融+场景”闭环;另一方面,AI智能助手将实现复杂问题一键解决、个性化产品智能推荐,提升服务温度与效率。此外,随着用户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意识增强,生物识别等技术也将成为App升级的标配,以更好地防范风险。

  深咨协出海服务业委员会主任郑磊则从市场竞争角度提出差异化建议。他表示,银行可将信用卡、贷款、理财、权益、生活缴费全部迁入手机银行主端,统一账户、积分与消息中心;用数据驱动“千人千面”,引入AI推荐+大数据标签,根据Z世代消费偏好推送饭票、影票、演唱会预售、数字藏品等权益;这样可以让打开App富有“惊喜感”。

  郑磊进一步指出,银行只有把“关停潮”当成“体验革命”的起点,用超级App替代App集群,用数据与场景取代产品与功能,才能把用户从第三方支付“拉”回来,并在存量竞争中重新掌握高频入口。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