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9 17:34:10 股吧网页版
银行纷纷下架可转债,市场或现千亿元缺口,投资者“疯抢”新债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胡金华

  随着A股多家中小上市银行对自家可转债的强赎,可转债市场“蓄水池”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尽管新债发行也在加速,但一进一出之间仍留下千亿元规模的缺口,这也让投资者嗅到了投资机会。

  7月4日,齐鲁银行A股报收6.52元/股,这是该行自6月23日起第5个交易日收盘价高于该行所发行可转债“齐鲁转债”的赎回转股条件,正式触发强赎条款;同日,杭州银行也发布公告,将提前赎回其发行的“杭银转债”,赎回价格为100.4932元/张,杭银转债正式摘牌。《华夏时报》记者统计发现,自6月下旬以来,成都银行、苏州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可转债触发强赎,涉及发行总额合计480亿元。另外,距离转债到期尚有4个月时间,市场预计规模高达500亿元的浦银转债也将通过转股和强赎完成摘牌,排队转股的还有紫银转债、上银转债、常银转债等。

  上海澜成私募基金总经理许佳莹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了银行纷纷下架自家可转债的原因,她指出:“多数银行可转债近期被强赎或即将摘牌,一是因为满足了强制赎回条款的条件,比如连续15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0日正股价格高于转股价的130%;其次得益于银行板块整体走强,二季度A股银行板块上涨了16.02%。如今随着股价走强,银行正好通过强赎加速转股进程。”

  市场或留下千亿元规模缺口

  正股大幅上涨,成为银行可转债顺利实现转股的黄金时间窗口,让银行顺利实现补充一级资本的目标;而极少部分未实施转股的投资者,也将由于银行强赎面临损失。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完成摘牌的成银转债、苏行转债强赎后转股率均超99%,大大缓解了银行还本付息的资本压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除已宣布强赎的齐鲁转债、南银转债、杭银转债外,全市场仅有7只银行转债存续。其中浦发转债尚有4个月到期,另有多家上市银行最新收盘价已贴近可转债当期转股价格的1.3倍,包括常熟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

  “与其他资本补充工具相比较,可转债转股前融资成本显著较低,转股后可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且对主体资质没有硬性约束,因此尤其受股价破净的银行青睐。从需求端来看,银行转债由于其信用资质极强、抗风险属性显著、正股股息率突出的特征,长期以来均是转债投资者所青睐的底仓品种。叠加前期持续债券牛市所积蓄的高关注度,市场对于银行转债需求持续处于高位。”中邮证券发布的最新研报对此指出。

  市场对于银行可转债需求旺盛,然而现实却是银行可转债当前正在加速退出,如何“补缺”成为焦点。

  “截至目前,银行转债规模占整体转债市场18.7%。2025年银行转债新发规模仅170亿元,却有超500亿元规模面临退市。存量规模预计从原本较高的数值骤降至1000亿元以下,供需矛盾空前突出。对机构而言,资金可能向两类标的分流,一是中小规模成长债,如新能源、AI概念转债,弹性大但波动高;二是低估值蓝筹债,如公用事业、消费板块转债,承接防御性配置需求。”许佳莹受访时坦言。

  许佳莹进一步分析,在银行转债规模下降的背景下,此前依赖银行转债做底仓的机构投资者,不得不调整策略。

  “一方面,机构对其他高评级转债的配置需求可能会上升;另一方面,一些中小规模但行业前景良好的转债也可能进入基金的视野,如一些新兴产业中的优质企业发行的转债,虽然波动可能较大,但具有较高的成长性,符合部分基金在追求稳健的同时兼顾收益增长的需求。总的来说,如何重新选择标的,调整持仓权重占比,是机构投资者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许佳莹表示。

  事实上,银行可转债供给缩减,不仅影响私募机构的投资策略,也影响着公募基金的底仓配置计划。

  “银行转债供给的持续减少正在深刻改变市场的结构,并引发了配置替代的需求。作为机构投资者传统的核心底仓资产,各类基金对银行转债的配置热情与其存量规模同步下降,出现了持续减配趋势。因此,基金将转向寻找红利资产或其他替代品,以填补配置上的空白。”国海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靳毅指出。

  在许佳莹看来,当前阶段可转债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正在重塑机构投资者的策略重心。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一类策略是挖掘“股性强,债底稳”的标的,这些标的既能防守,又具备一定向上弹性。特别是在银行、央企、能源等板块中,一些“债底强支撑、转股预期明确”的转债标的成为首选;还有一类是套利策略,比如参与一些含权较强、转股溢价率收敛空间大的转债,进行事件驱动型交易。同时量化基金也有可转债定价,可转债CTA,市场中性策略等。利用转债的价格波动,获取行情波段超额收益。

  新债受青睐

  在银行转债纷纷下架之际,新债也在加速发行,不过总体来看,新债的发行规模仍赶不上银行可转债的摘牌速度。

  7月6日,A股上市公司中国广核(003816.SZ)发布公告,决定向不特定对象发行49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该公告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发行证券的数量为4900万张,票面金额为100元/张,规模为49亿元。据悉,此次发行将于2025年7月9日开始,原A股股东在股权登记日7月8日后享有优先配售权,优先配售的可转债上限总额约为4897万张,约占本次发行总额的99.9430%。

  此外,在利率上,中国广核可转债的利率设定为:第一年为0.2%、第二年为0.4%、第三年为0.8%、第四年为1.2%、第五年为1.6%、第六年为2.0%。此外,初始转股价格为3.67元/股,转股期自可转债发行结束之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至可转债到期日止。

  “近期新债上市后的表现普遍较为活跃,首日涨幅明显,一方面是因为资金面仍充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新债供给暂时偏紧,叠加部分个股具有题材属性或较强的市场预期,因此受到追捧。是否形成持续性的炒作,还需要看后续新债的发行节奏能否稳定推进。如果未来几个月内,新的大体量转债、特别是行业龙头或金融类转债重新加入市场,那转债供需可能趋于平衡,情绪也会相应回归理性。”上海一位专注可转债交易的投资人马飞孝(化名)向本报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当前的新债供给节奏尚不足以完全替代银行转债所留下的“空窗期”,但也为市场提供了结构性机会,短期看部分新债仍有被炒作的可能;中长期市场则更需要稳定、多元的可转债供给体系来平衡结构性缺口。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可转债作为市场“大头”,发行何时回归正常,让投资者颇为期待。

  “可转债仍是未来可持续的重要补血工具。银行转债摘牌后,只是完成了阶段性的融资与转股过程,未来这类银行仍可能在适当时机重新发行新一轮转债,特别是在股价走高、市场情绪较好的窗口期。转债摘牌并不是融资终点,而是资本补充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性节点。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持续进行资本优化与结构调整,将是其支持地方经济、增强信贷投放能力的必然路径。”许佳莹表示。

  同时许佳莹也提醒,对于银行发债来说,股价上涨提升了市场对银行基本面的认可,投资者对银行转债的接受度也会相应提高,尤其是偏好稳健回报的机构资金更可能参与。不过也需要看到如果未来银行股价出现调整,可能会压缩转股空间,对存量可转债形成折价压力,对新发转债吸引力造成短期冲击。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