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自称运营商员工的电话打来,声称“回馈老用户,额外赠送流量和话费,免费升级套餐。”类似电话不少人接到过,表面是免费福利,实则隐藏更高话费。一旦办理,通常还很难退改。
针对长期存在的电话营销乱象,三大运营商今日集体宣布:统一外呼营销号码,中国电信为10001、中国移动为10085、中国联通为10016。用户如果接到其他号码推销办卡、升套餐,可认定为非正规渠道。
此外,运营商还明确要求,电话营销必须充分告知资费标准、适用场景、有效期限及限制条件,不得隐瞒关键信息。所有向用户推广的套餐也必须同步在网络营业厅和官方App公示。
这项调整的核心在于让营销号码可识别。一位运营商业内人士向21记者解释,饱受投诉的“非正规”推销电话大多来自第三方代理商,比如合作营业厅、地方代理网格员,而统一号码可以让用户区分清楚官方与第三方代理渠道。
今年“3·15”晚会,新华社曾曝光授权代理商的电话骚扰行为:第三方代理会通过官方号码推销通信产品,并依此提成。“客户现有套餐是每月19元,成功把套餐转化成39元,中间差额20元就累计20积分。”报道中的两家西部通信公司甚至明确要求销售人员,如果连续两个月未达2000积分,将面临淘汰。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统一号码仅针对运营商自有业务,并不约束接入运营商电话线路的第三方企业,后者依然是骚扰电话的主要来源。而围绕“商业外呼”展开的整治,也在同步加速。
今年315中,一批拓客服务商的违规电话营销行为被曝光。21记者此前报道,这些服务商通常会提供企业电话号码、客户管理系统、外呼机器人,三项服务一起打包成拓客软件。315曝光后,多家头部拓客服务商连夜下架外呼机器人,甚至有的整个外呼板块“突然消失了,记录也没了”。
此后,监管在持续收紧。一个最新动向是,7月29日,阿里通信公告称,将按运营商要求停用“阿里小号”服务,将在10月31日正式下架App。阿里小号是一款提供虚拟手机号功能的服务——不用实体SIM号码,可以通过App领取一个临时号码。尽管起初该服务用于保护隐私,但后来也被微商、电商和医美等行业用于营销电话引流。这次下架,被业内认为是整治外呼生态的重要动作之一。
此外,今年7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号码保护服务业务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也提出规定:所有商业外呼须使用700号段。用户看到“700XXXXXXXXXXXX”15位号码,便可以认定本次通信使用了号码保护服务,对方不知道自己的实际号码。意见稿称,试点过渡期至10月底,届时非700号段将被正式禁止用于商业外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