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3 21:56:20 股吧网页版
中国将实现时速400公里高铁商业化运营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祝嫣然

  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运营场景最丰富的高铁网。截至2024年,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我国已构建八纵八横主骨架,覆盖全国97%以上的50万人口大城市。

  这是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12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发布的数据。

  同期举办的第17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上,时速400公里动车组、时速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等一大批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的技术装备亮相。未来中国高铁将围绕更高速、更智能、更安全、更绿色等重点领域持续攻关。

  为全球铁路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时隔15年,世界高铁大会再次在北京举办。15年间,中国铁路网迅速扩张,高铁运营里程从7531公里增加到4.8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一,速度不断刷新,民众出行便利度大幅提升。

  国家铁路集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高铁单日旅客发送量超1600万人次。截至2024年底,复兴号高速列车累计投用1931标准组,运送旅客33亿人次,开行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按照规划,到2025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高铁网覆盖97.2%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到2035年底,高铁营业里程达7万公里左右,覆盖城区人口50万人以上大中城市、主要城市群和重要经济板块等。

  国家铁路集团副总经理王立新表示,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中国构建了涵盖高速动车组、工程建设、列车控制、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保障等6个方面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成功研制时速160至35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多种制式,能够适应高原、高寒、风沙等各种运营环境的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在京沪、京广等17条线路近8100公里的高铁线路上,实现世界最高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

  在对外合作方面,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先后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营合作,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中国高铁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为全球铁路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王立新介绍,我国主持制定了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及国家标准,完善了高速铁路的全球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同各国的合作。如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的雅万高铁,将雅加达到万隆间的通行时间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6分钟;连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开通运营3年多来,累计发送旅客约1100万人次,极大地方便了沿线人民出行。

  未来将更加绿色智能

  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的室外实车展示区,CR450AF/BF复兴号动车组是全场耀眼的“明星”。作为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其采用8辆编组,最高运营时速达到400公里,相较现在在使用的最新车型,可以实现阻力降低22%,牵引效率提升4%,整体减重10%,能耗降低20%。

  时速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也在装备展览会上亮相。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主要利用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间的电磁感应实现磁浮运行,最高设计速度为时速600公里,超导电动磁浮悬浮导向间隙大、提速空间广,具有高效、安全、节能环保、智能舒适的特点,可有效填补高铁和飞机之间的速度空白,提高出行效率,改善出行体验。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铁路行业正逐步向智能化转型。在安全检测监测领域,依托图像智能识别技术,铁路“智能慧眼”可精准识别各类安全隐患、缺陷病害;在生产作业领域,水下设施设备检查机器人,可替代潜水员进行桥梁水下基桩自动化检测,降低工作风险;在学习实训方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让高铁司机们的培训更扎实……

  王立新表示,未来中国高铁将围绕更高速、更智能、更安全、更绿色等重点领域持续攻关。我们将实现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商业化运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铁路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健全高速铁路风险感知技术体系,增强设施设备安全韧性。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治理,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的引领作用,提高世界高铁建设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中国中车董事长孙永才也提到,坚持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相结合,致力成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推动高速列车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更集约、更舒适方向不断升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