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刚刚落幕,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即将于8月举行。
从产业对接到区域合作,从传统贸易到前沿技术,近期,一系列大规模、高规格国际博览会接连在中国举办。专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导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之锚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中国举办一系列国际博览会,既让世界看到中国市场的广阔,更向全球传递出“独行快,众行远”的合作信念,彰显出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携手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姿态。
从产业对接看合作共赢
博览会是商品交易的平台,更是产业合作的桥梁。
首次参展链博会的兰剑智能带来动态立体货架智能系统,会上对接了中信集团、中车集团、中粮集团、中铝集团等客户;阿布扎比投资办公室现场达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领域合作意向12项……
这是以会链友,合作共赢的生动写照。中国贸促会办公室主任杨宓表示,链博会不追求短期的现场交易成交额,更注重推动长期互利合作的“链接度”;展商之间不是对手,而是队友;不是互相抢蛋糕,而是一起做蛋糕。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由东北亚区域六国共同参与并面向全球开放的国际性综合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将于8月27日至31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主题为“携手东北亚,开放赢未来”。
商务部副部长鄢东7月22日在商务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本届博览会将突出国际性、前沿性、时效性、体验性和多元性,着力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新平台、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支点、贸易投资扩大新抓手、消费扩容升级新载体和人文交流互鉴新纽带,助力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将于8月28日至31日在宁夏银川举办的第七届中阿博览会,以“传承友谊深化合作互利共赢促进发展”为宗旨,以“创新绿色繁荣”为主题,举办展览展示、贸易和投资项目对接洽谈等活动,
深化对阿经贸、能源、科技、农业等传统合作,拓展人工智能、游戏产业、绿色低碳、智慧气象等新增长极,促进中国与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投资交流合作。
从高人气看开放度
博览会的高人气,折射出中国市场的开放度。
“链博会举办三届以来,境外参展商的占比逐年攀升。”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说,第三届链博会境外参展商比例上升至35%,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占比超过65%,参展商范围覆盖了75个国家和地区。
东北亚博览会也已吸引大量境外客商。“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全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27个省区市的8000余位客商确认参展参会。”吉林省副省长杨安娣介绍。
2025数博会同样吸引不少境外参展商前来参展。贵州省贵阳市市长王宏7月22日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英特尔、德国数据、日本山善等国外知名企业已确定参展。
开放合作的成果更加坚实。贵州省副省长罗强表示,此次数博会专门设立了“国际供需对接合作展区”,不仅吸引国内外嘉宾前来参加数博会,更能面对面地谈生意、找商机、达成合作共识,把成果落到实处。
以展会为平台,中国用实打实的合作成果重塑国际社会对开放发展的信心。“展会已经成为我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展会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国际机构参与,体现了中国开放市场的吸引力。此外,展会助力中外企业对接需求、建立伙伴关系,通过规则衔接、技术共享和市场准入放宽,让更多的参与者获得市场机会和技术合作空间。
从“首发首展”看吸引力
从链博会的全球产业链创新成果首发,到东北亚博览会的区域合作新品亮相,再到数博会的前沿数字技术首展,这些带着“新”字标签的“首发首展”,既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更是中国市场吸引力的生动证明。
链博会首次在先进制造链的展区设置了创新链专区,首次打造链博首发站,参展商首发首展首秀15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比上一届增加了67%。中国贸促会产业促进部部长杨晓军表示,下一步,中国贸促会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相互赋能,让创新链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链。
“首设”也成为东北亚博览会的关键词,博览会将首次设立“现代化产业馆”,汇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与专精特新企业,突出展示传统产业焕新样本,突出展示新质生产力硬核成果,全方位展现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数博会则更加突出专业化和产业化,将设置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交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金融、“数字丝绸之路”国际合作等特色展区,让企业更专业、更全面展示核心产品、前沿技术、创新应用。“本届数博会将着力于展示一批前沿产品,打造行业‘风向标’,提前感受未来的样子。”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