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间,中国石油(601857,SH)披露2025年半年报。在国际油价承压的背景下,公司天然气产量和油气当量产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实现营业收入1.45万亿元,归母净利润840.07亿元,经营业绩好于预期。
公司深挖降本潜力,单位油气操作成本同比下降8.1%;加快新兴产业布局推进,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同比增长约七成,新材料产量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高速增长;市场营销攻坚成效显著,成品油销量、份额逆势齐增,天然气销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科技创新赋能发展,“把创新作为第一发展战略”。此次业绩发布,中国石油更加强调其坚持创新引领与数智转型的决心。
中国石油表示,公司将重点聚焦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大力实施“数智石油”战略举措,推进数智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全产业链效率效能持续提升。
单位油气操作成本下降8.1%,销售业务提效显著
上半年,受宏观经济等影响,国际油价整体呈现“V型”走势。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约为每桶71.87美元,同比下跌14.5%。在此背景下,成本控制依然是油气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议题。
据半年报,中国石油坚持低成本发展战略,单位油气操作成本10.14美元/桶,与上年同期的11.03美元/桶相比下降8.1%。与此同时,公司油气产量保持温和增长。上半年实现油气当量产量9.24亿桶,同比增长2.0%。
各分部业绩中,销售业务提效显著。尽管受成品油价格下降影响,经营利润同比下滑25.2%,但通过强化产销衔接,精细营销策略,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国内成品油销量增长0.3%,市场份额提升1.5个百分点。
天然气销量也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上半年,公司持续优化资源池结构和综合采购成本,积极拓展直销客户和工业客户,努力提升高效市场、高端客户销量占比。上半年,国内销售天然气1197.7亿立方米,市场份额提高2.1个百分点;天然气销售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86.3亿元,同比增长10.8%。
“增储上产”多线突破,产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报告期内,中国石油继续夯实资源基础,围绕“增储上产”目标实现多线突破,天然气产量和油气当量产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在国内,优化产能建设部署,多措并举提高采收率,加快吉木萨尔、古龙页岩油示范区和鄂东大宁—吉县煤岩气示范项目建设。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最高日产量首次突破5000吨,创下历史新高;大吉煤岩气田年产能突破25亿立方米。
同时,积极拓展海外油气业务,促进海外油气业务高质量发展。通过强化高效立体勘探,风险勘探和滚动勘探获得新进展、新发现;加强专业化管理,突出产能接替,一体推进新井上产和老井挖潜;同时推动低效资产转让退出,持续优化资产结构。
此外,深地领域已成为各国寻找油气资源的竞技场。今年2月,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于地下10910米处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并全球首次在陆地万米深层钻探发现油气显示,为全球能源开发开启新视野。
据中国石油2024年度业绩报告,公司2025年计划实现油气当量产量18.27亿桶,同比增长1.6%。上半年,公司已完成油气当量产量9.24亿桶,占到全年目标的50.6%。此外,天然气产量占油气当量产量的比重持续提升,油气产量结构进一步优化。
“风光”发电量同比增长约七成,新材料业务加快推进
立足“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报告期内,中国石油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加快推进。其中,新能源业务紧跟市场趋势和政策导向,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和发展策略。上半年,中国石油“风光”发电量累计实现3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0%。
年初,公司在运最大整装光伏项目——塔里木油田上库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提供21亿千瓦时清洁电力;公司单体规模最大风电场——吉林油田昂格风电场高效运营,从去年9月正式投产到今年2月,该风电场上网电量已突破3亿千瓦时。
CCUS(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全产业链协同推进,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工程、新疆油田100万吨碳捕集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公司上半年捕集、利用二氧化碳130.5万吨,实现驱油30万吨。
同时,公司加快推进新材料业务,炼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据半年报,中国石油通过优化原油资源配置,动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新材料研发力度,增产增销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炼油化工产品,乙烯产量、化工品销量等指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上半年,公司生产新材料166.5万吨,同比增长54.9%,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