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贺王娟
8月27日下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召开中期业绩说明会,会上,中国石油执行董事、总裁黄永章对公司上半年业绩情况进行整体说明,黄永章介绍,上半年,中国石油实现营业收入1.45万亿元,经营利润1170.3亿元,归母净利润840.1亿元,自由现金流1122.8亿元,同比增长11.5%,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面向未来,黄永章表示,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及原油市场的变化,公司将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生产方案,优化产品结构;利用公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优势降低市场风险;同时公司还将深入推进炼化转型升级、绿色低碳转型以及新兴产业布局,努力提升公司经营业绩回报投资者,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上半年业绩好于预期转型升级步伐提速
黄永章介绍,上半年在国际油价同比下降15.1%的背景下,公司持续加强对宏观形势、行业趋势、市场态势、价格走势的分析研判,动态优化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油气两大产业链和各项业务平稳运行,主要生产指标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好于预期的经营业绩。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各业务继续保持全面盈利。具体来看,油气和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克服油价大幅下降不利影响,坚持高效勘探效益开发,油气产量当量同比增长2%,国内油气产量当量同比增长2.7%,其中原油产量增长0.6%,天然气产量增长4.7%,油气当量产量和天然气产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部分对冲了油价下跌的影响。此外,公司持续加强成本控制,油气单位操作成本同比下降8.1%,进一步扩大了毛利空间。
炼油化工和新材料业务方面,上半年公司实现经营利润110.5亿元。公司炼油业务以市场为导向,原油加工量增长0.1%,创历史同期新高。公司持续优化炼化产品结构,成品油产量下降0.9%,汽柴油收率下降1.4个百分点,煤油产量增长7.6%,公司进一步加强生产成本的控制,炼油单位现金加工成本同比下降2.2%。化工业务克服行业仍然处于景气周期低谷的不利影响,保持高端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生产装置高负荷运行,化工产品销量增长3.1%。
销售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应对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加强市场分析研判,分品种、分区域、分客户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国内成品油销量逆势增长0.3%,其中煤油柴油销量分别增长3.8%和2.9%,成品油市场份额提升1.5个百分点,积极拓展新业务增长点。上半年车用LNG加注量同比增长59%,充换电量同比增长213%,非油业务利润增长5.5%,努力加强营销成本控制,吨油营销成本同比下降0.3%。
天然气销售业务方面,公司统筹国产和进口气长货和现货和长约资源,持续优化天然气综合采购成本,不断加强精细化市场营销,优化销售流向,积极开拓工业发电等直供用户和高端客户,大力发展终端销售业务,国内天然气销量同比增长4.2%,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市场份额提高2.1个百分点。东部南方等高校市场增量占比达到50%。上半年天然气销售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86.3亿元,同比增利18.2亿元。
现场被问及公司如何应对油价疲软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影响?中国石油副总裁何江川回复称,“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整体的成品油市场需求呈下降态势,下降幅度在3%至4%左右。公司积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在上半年公司成品油产品销量逆势增长了1.3%,特别是公司煤油销量增长了3.8%,柴油销量增长了2.9%,成品油市场份额提高了1.5个百分点;此外公司利用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从产业链各个环节共同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如控制原油进厂成本,以此降低成品油成本;同时公司正从传统能源加油站向油气氢电综合能源站转变,加速转型升级提升公司综合能力。”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中国石油原油加工量6.9亿桶,同比增长0.1%,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成品油产量下降0.9%,汽柴油收率下降1.4个百分点,煤油产量增长7.6%;化工产品商品量同比增长4.9%,乙烯、PX产量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化工新材料同比增长54.9%,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势头,保税船用燃料油、石蜡等产品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造第三增长曲线
当前传统能源公司适应市场变化,积极转型升级已成为了“必答题”,中国石油在稳步推进向新能源及新材料等新兴业务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据了解,为推动转型发展,中国石油主动顺应能源转型大势,大力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培育CCUS产业链,完善以地热、氢能、风光电和CCUS等“五大工程”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布局,当前公司“油气热电氢”总体布局基本形成。
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中国石油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机规模1024万千瓦;风光发电量36.9亿千瓦时,对外供电量19.2亿千瓦时,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7倍和2.0倍;CCUS注入二氧化碳超130万吨,产油超30万吨。
在新材料领域,中国石油加快实现从“燃料型”向“化工产品和有机材料”转型,同时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展炼化领域新兴产业布局,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自主开发了溶液法聚乙烯、溶聚丁苯橡胶、高碳α烯烃、聚烯烃弹性体(POE)等高端新材料生产技术,上半年新材料产量166.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近55%,加快向“炼化生精材”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何江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石油一直致力于打造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公司,因此布局未来产业,是公司打造第三成长曲线的必然要求。”
何江川介绍,在未来产业布局方面,一是公司成立了资本运作的平台即昆仑资本,用于投资布局未来产业;同时中国石油新设的研究院,如深圳新能源研究院,上海的新材料研究院以及德国研究院,都肩负着寻找发现超前研究未来产业的研发任务。二是,中国石油作为一个能源公司,未来产业链主要还是面向能源领域;如目前公司已投资入股了2家可控核聚变企业,另外,公司还积极探索超深层地热发电、可燃冰、燃气勘探等业务。
在下游应用方面,中国石油副总裁李汝新对《证券日报》记者补充表示:“公司将会加速推动能源化工的多元化应用,如从航空领域的燃料向航天领域拓展;此外立足于未来产业,公司将从能源发展及新业态布局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能源发展的角度,大力拓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二是,布局未来产业或是前沿科技所需的材料业务,如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方向;此外从未来发展来看,合成生物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门类,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公司在现有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目前也有相关的部门在承担合成生物的研发任务,未来有望看到更多的发展成果。”
积极实施市值管理举措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8月26日晚间,中国石油也披露了2025年中期分红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2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402.65亿元(含税),派息率达47.9%,以6月末股价计算A股年化股息收益率达5.1%,H股年化股息收益率7.1%。
中国石油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王华对《证券日报》表示,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一方面通过加强分红与投资者共享公司经营成果,另一方面,将通过提升公司经营业绩、回购、增持等综合策略进行市值管理,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对于市值管理,王华强调,当前,中国石油已设置了内部考核机制,对于管理层设定了定量和定性细则考核指标,并纳入了管理层的业绩要求中,希望通过综合的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大家更加重视市值管理,也推动公司市值的持续提升。
此外在回购方面,王华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制定了具体的回购预案。今年6月5日,中国石油在股东大会上通过《关于给予董事会回购股份一般性授权的议案》,中国石油被授权可以单独或者同时回购A股、H股不超过5%的股份。
增持方面,今年4月8日,中国石油公告称,因持续看好中国石油的未来发展,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本公告日起12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系统增持公司A股及H股股份,拟增持金额不少于人民币28亿元(含本数),不超过人民币56亿元(含本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