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气产量分别占全国约1/2和2/3,能源饭碗越端越牢;近5年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地热供暖面积超9000万平方米,“绿色动能”更加强劲;在全球120多个国家运营近90个油气合作项目,“走上去”步伐稳健有力……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石油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奋力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2024年,中国石油油气保障突破5亿吨规模,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连续6年稳定在1亿吨,国际贸易量保持5亿吨以上规模。
今年是中国石油成立75年。“中国石油作为油气行业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必须勇担能源保供‘顶梁柱’的使命责任。”中国石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说。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与历史的脉搏同频共振。
1949年,我国原油产量仅有12万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因为缺油只能背着煤气包。在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极端条件下,石油工人展开一场场大会战,赢回了汩汩喷涌的工业油流。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石油工业率先拥抱奔涌的大潮。新时代以来,一批千万吨大油气田建成投产,乙烯产能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年,炼油能力保持全球第二,2万余座加油站遍布各地……75年来,几代石油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迈向新目标的征程中,我国石油工业重塑筋骨,中国石油淬炼成钢。
今年,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成功在地下10910米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创下全球陆上钻井突破万米“最快”、亚洲陆上取岩芯“最深”等多项纪录。
塔里木油田首席专家、深地塔科1井井长王春生介绍,近年来,塔里木油田累计完钻8000米以深钻井占全国半数以上,探明超深层油气储量占全国的3/4,超深油气年产量可达2000多万吨。
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持续创新。中国石油已形成并持续巩固国内原油、国内天然气、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格局。数智技术助力提质增效。中国石油大力实施“数智石油”战略举措,一批智能巡检、智能生产、智能销售设备和智能运营中心投入应用。新材料新产品开发深挖潜能。中国石油新材料产量连续3年保持50%左右增长,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显著。
发展清洁能源,是改善能源结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2024年,中国石油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占公司国内能源供应比例已达7%。推动低碳发展方面,擦亮“绿”的底色,加速推进“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2024年发出绿电48亿千瓦时。推动转型升级方面,增强“新”的力量,向“油气热电氢”和“炼化生精材”综合性国际能源与化工公司转型;持续推进事业部制改革、三项制度改革等改革工作,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国际合作方面,坚持从“走出去”到“走上去”,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再升级。海外业务不断壮大,覆盖油气勘探开发等全产业链;国际合作模式更趋灵活多样,国际化运营能力明显提升。
过去75年,中国石油突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瓶颈,端稳端牢能源饭碗;未来,中国石油将继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石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