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2 19:14:30 股吧网页版
115亿融资落地:聚变能源提速
来源:财中社

  8月28日,企查查App显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变能源”)完成工商变更。

  聚变能源由中核集团牵头组建,通过近115亿元的增资扩股,吸引了包括中国核电(601985)、浙能电力(600023)等“国家队”资本入场,注册资本从35.31亿元猛增至150亿元,增幅达325%。

  股权结构上,中核集团仍是最大股东,持股50.35%;中国石油(601857)昆仑资本持股20%,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1.81%,中国核电持股6.65%,浙能电力持股5%,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2%,四川重科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

  人事变动方面,法定代表人、董事刘叶出任聚变能源董事长,并新增总经理兼董事张立波及马衍光等5位董事。据公开信息,刘叶于2021年11月任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院党委副书记,2023年12月任党委书记。该院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致力于可控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专业科研院所。

  百亿注资

  此次完成工商变更是聚变能源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后,一系列增资扩股举措的落地。聚变能源的诞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其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长期深耕核能领域。

  2023年12月,在成都举行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大会上,公司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筹)”名义揭牌,实现了从传统核燃料业务向未来聚变核心平台的转型。2024年9月,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7月22日,聚变能源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入新阶段。

  据中国核电公告,本次交易由国资委批复,中核集团、中国核电、中国石油昆仑资本、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浙能电力及四川重科聚变能源科技共同投资约114.92亿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

  这一动作不仅仅是资本层面的跃升。在全球AI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可控核聚变作为潜在“无限能源”的竞赛已悄然提速,而中国正以举国体制加速商业化落地,即便技术突破与盈利之路仍漫长且充满挑战。

  此次增资,也是聚变能源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本注入。公司注册资本跃升至150亿元,股东结构从单一国资转向多元化,汇聚央企资本、地方能源巨头及科技力量。这一变革不仅重构了核聚变产业的竞争生态,更将公司从中核集团全资子公司升级为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定位为“推进核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

  聚变能源也将成为中国核聚变研发的两大“国家队”之一,另一家则是中国科学院牵头成立的聚变新能,其投资方包括安徽国资、中国石油和蔚来(09866)等。5月1日,聚变新能在合肥开工了新一代聚变试验装置BEST。

  战略叠加

  可控核聚变被喻为能源领域的“圣杯”,其商业化被视为人类解决气候问题和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

  此次动作背后是多重战略考量的叠加,更是国家核能“三步走”战略的必然延伸。聚变能源作为实施主体,将沿国家构建的“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路线推进,目标是在2050年前实现聚变能并网供电。

  AI产业的井喷,同样催生对于电力的饥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爆发,算力中心耗电量激增。据央广网,2024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166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约2%。《数据中心综合能耗及其灵活性预测报告》指出,到2030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负荷将达1.05亿千瓦,全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约为5257.6亿千瓦时,用电量将占到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8%。

  可控核聚变若能突破,将提供稳定、廉价的基荷电源。中核集团聚变领域首席科学家段旭如指出,“从全球发展看,聚变商用有望在2050年前后实现,但也不排除随着高温超导、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技术的突破,商业落地时间进一步提前。”

  聚变能源的底气也源自中国在托卡马克路线的领先地位。

  磁约束托卡马克是当前最成熟的聚变技术路径,国际示范堆ITER,中国的东方超环(EAST)、中国环流三号(HL-3),以及美国能源部支持、位于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的国家球形托卡马克实验(NSTX/NSTX-U)和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联邦聚变系统公司(CFS)均为托卡马克装置。

  而中国在该领域已实现多项关键突破。

  2025年1月,EAST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高约束模运行,创世界纪录。

  3月,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实现离子温度1.17亿摄氏度、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的“双亿度”成就,逼近聚变点火所需的“Q>1”(即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大于输入的能量)阈值。该项目总设计师钟武律表示,装置仅发挥40%左右潜力,升级后有望实现聚变功率放大,让聚变功率的输出大于输入的功率,并在未来实现商用目标。

  但这与商用的距离仍远。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聚变能源资产总额6.12亿元,所有者权益6.11亿元;营业收入为0元,净亏损2亿元。截至6月30日,其资产总额为53.69亿元,所有者权益为53.67亿元;上半年营业收入为0元,净亏损4325.89万元。

  技术挑战更不容忽视,等离子体控制、材料耐辐照、超导磁体成本等难题待解。中国核电公告明确警示,“可控核聚变技术仍处发展阶段,研发周期长,短期内盈利可能性低,存在商业化失败风险。”

  与此同时,可控核聚变也是大国博弈下的技术竞赛之一。

  美国在核聚变领域动作频频。2022年,国家点火装置(NIF)实现激光聚变“点火”;2025年7月,美国联邦聚变系统公司CFS与谷歌签署全球最大售电协议,目标2027年发电。

  聚变咨询机构Fusion Energy Bas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美国聚变企业累计融资62.8亿美元,中国以27.9亿美元紧随其后。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