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黄金价格持续走强,伦敦金价连续多日站稳每盎司4000美元高位。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10月16日,伦敦金开盘价已达4208.757美元/盎司,年初至今涨幅高达61%。
伴随着金价屡创新高,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多重因素驱动,投资者对黄金相关业务的投资热度持续升温。黄金ETF规模迅速扩张,商业银行积存金、定投计划等黄金投资业务也迎来一波“购金热”。
然而,市场热度背后,风险也在悄然积聚。面对金价短期内过快上涨、波动率加大等潜在风险,近来多家商业银行开启新一轮的“购金”门槛上调,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主动为市场“降温”。
积存金业务风控升级
随着金价持续攀升,商业银行迅速启动新一轮贵金属业务风控升级。10月以来,包括中国银行(601988.SH)、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宁波银行(002142.SZ)在内的多家机构相继发布公告,上调积存金业务的起购金额,加强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筛选。
中国银行于10月14日发布公告称,将于10月15日起调整积存金产品的购买条件。“按金额购买积存金产品或创建积存定投计划时,最小购买金额由850元调整为950元,追加购买金额维持200元整数倍不变。”
工商银行11日公告也显示,自10月13日起,将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即积存起点金额)由850元上调至1000元;按克数积存的积存起点仍为1克。
建设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也纷纷宣布于10月份上调购买积存金产品或创建积存定投的起购门槛。与此同时,不少银行也陆续发布公告,提示投资者防范贵金属价格波动风险,理性投资。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近期国际金价的大幅上涨背景下,投资者对黄金业务投资热度高涨。金融机构在此时加强风控,实为应对市场波动加剧的必然之举。
从市场表现来看,伦敦金突破4000美元/盎司整数关口后连创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16日,伦敦金开盘价4208.757美元/盎司,连续多日站稳4000美元/盎司的高位,年初至今涨幅达61%。
广发证券(000776.SZ)在最新研报中指出,在降息预期强劲、对美经济担忧、美元信用削弱等多重因素利好背景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在8月以来显著增加,突破箱体上沿,上涨趋势再起且持续至今。“自我们9月继续提示黄金机会至今,已上涨超13%。”
金价的持续上涨,加剧投资者对黄金业务的投资热情。尤其黄金ETF规模快速增加。据Wind数据统计,14只商品型黄金ETF最新规模合计接近2000亿元,自2025年1月初至10月16日合计实现区间净流入额738亿元。
与黄金ETF相比,积存金业务因其投资门槛相对灵活、具备“定投”平滑风险的功能,以及部分产品支持实物赎回等特点,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青睐。特别是在当前金价高位震荡、波动加剧的市场环境下,积存金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温和的参与方式。
某国有大行广州分行零售业务负责人透露,近期该行积存金业务的咨询量与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尤其是进入三季度后,随着国际金价展现出强劲的价格动能,而市场上传统的稳健型理财产品与定期存款收益率则持续徘徊于低位,客户资产配置的需求正发生明显迁移。积存金凭借其投资门槛清晰、交易流程便捷,且直接挂钩实物黄金资产的特性,正成为许多客户在当下环境中的一个优选项。”
不过,西班牙对外银行香港分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指出,当前金价涨得过猛,散户投资者追涨杀跌在加速进入市场,对机构来讲需要控制风险。
易观千帆金融行业咨询专家陈毛川也表示,商业银行开启新一轮的“购金”业务风控升级,主要原因在于金价涨幅过大、波动率加大,叠加监管规范要求。
在陈毛川看来,金价年内涨幅超50%,波动率加剧,穿仓风险上升,银行需要响应监管窗口指导,防范系统性风险,上调起购金额、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等,提升业务门槛并给予充分的风险提示。
渐近投资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朱振鑫进一步强调,贵金属虽然这几年很赚钱,但本身还是一个高波动的风险资产,牛市里上涨弹性大,熊市里下跌风险也大。“目前黄金牛市虽然没结束,但确实涨幅已经较大,未来波动势必加大,对银行来说肯定要控制风险。”
金价高位震荡
整体来看,当前市场对黄金上涨的趋势依然看好。
夏乐分析指出,金价长期上涨的主要原因仍可归结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及与之相关的美元贬值趋势的共同推动。当前阶段,市场焦点更多集中于美国政府对美联储这一中央银行的干预力度正在增强。尽管最终影响尚难断定,但越来越多投资者担忧,美国政府如进一步干涉货币政策,可能削弱美联储的央行独立性。美联储是实际发行美元、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若其独立性受损,可能引发美元的超发甚至滥发现象,进而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简言之,市场担心美元可能因供应过量而贬值,因此转向黄金之类贵金属资产,以及其他相关避险资产。” 夏乐表示。
当前环境下,支撑黄金价格上涨的动因依然存在。金瑞期货在最新研报中明确,近期美国政府关门、特朗普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联储独立性受到挑战以及各国主权债务问题恶化等因素,均推动了避险情绪的升温,促使投资者增持黄金、白银。此外,美联储会议纪要公布,多数官员认为年内进一步宽松可能合适,也利好金银价格。当前,金银的核心驱动因素并未出现显著的反转,价格预计仍保持偏强。
陈毛川还强调,2025年以来全球央行黄金净购买量连续多个季度保持高位,全球央行增持黄金储备的预期仍然较高,中国人民银行连续11个月增持,新兴市场“去美元化”加速。
在博时黄金ETF基金经理王祥看来,与4月初不同的是,本次市场跳过了流动性冲击环节,由于美联储已进入降息周期,黄金直接受益于避险与宽松双宏观场景,较高的容错度是当前资金敢于进一步增配黄金的重要原因。
展望下半年,黄金价格依然存在上涨空间。朱振鑫表示,中期来看金价还有成长空间,这波长牛市还没结束。目前全球实际利率仍处于高位,降息周期也利好黄金。
惠誉解决方案旗下研究公司BMI大宗商品分析主管萨布丽·乔杜里(Sabrin Chowdhury)指出,金价上涨是情绪驱动的需求和实物购买的结合。市场参与者目前已将美联储10月降息的预期计入价格(原本最初预期下次降息的时间将在12月)。9月降息后不久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金价突破4000美元/盎司。美国政府停摆、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中东紧张局势以及俄乌停火谈判仍然遥不可及,所有这些都推动了黄金需求的高涨。
萨布丽·乔杜里认为,黄金当前有两种可能的走向:一方面,如果美联储决定在10月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黄金可能会出现20%—25%的回调。另一方面,如果美联储在10月份降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黄金可能会走向4300美元/盎司,并在未来几个月保持温和的走势。“总的来说,我们预计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将保持高位,这应该会支持黄金价格。”
陈毛川进一步表示,中长期来看,央行购金和货币体系重构趋势未改,且世界地缘风险增加导致全球避险需求较高,黄金价格仍有支撑。
对于投资者来说,黄金市场正处在“高光时刻”,但也伴随着高位震荡与风险积聚。陈毛川强调,短期来看,区域经济复苏及预期、美联储降息预期等因素均会对黄金价格产生短期影响,黄金业务投资存在波动风险。
多位业内人士提醒,在机构纷纷出手“降温”的背景下,投资者更应保持理性,认清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参与黄金及相关衍生品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