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黄冰玉
科技企业的成长之路,每一步都有独特的资金需求。
从股权融资到银行信贷、从敲钟上市到产业协同,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面临各类“疑难杂症”。上海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看到,中信集团依托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金控”)及其旗下中信银行、中信证券等金融机构,正发挥综合金融优势,陪伴科技企业穿越周期,书写科技金融服务样本。
突破“授信逻辑”
面对“高风险、轻资产、重投入”的科技型企业,银行应如何突破传统信贷模式的局限,给予资金支持?
EDA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关键基础环节,是设计、验证、分析等流程的核心。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合见工软”)从诞生到成为中国EDA龙头企业只用了5年,率先推出了国内首款针对数字芯片验证的EDA全流程平台工具。
合见工软成功的背后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支持。在初创阶段,企业更依赖股权融资途径以获取大规模的资金支持。合见工软副总裁吴晓忠表示:“纵观整个企业生命周期,随着规模的逐步扩大,我们必须考虑企业的融资结构,对短期、长期资金进行匹配使用。”
然而,银行传统信贷逻辑偏好“重资产、低风险”,与科创企业之间一直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此背景下,中信银行突破传统逻辑,于2022年给予了合见工软8亿元授信额度支持。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副总经理许麟表示,这一突破举措的关键在于——以投行的眼光评估授信,以股权视角看债权业务,量身定制差异化授信策略。
“当科技企业需要债权型融资时,我们要用股权思维去看待这类企业的发展壮大,从看企业财务报表的传统框架中跳出来,挖掘企业的产品结构、市场空间等无形价值。”许麟说,在几年前对合见工软进行授信审批时,中信银行正是看到了数字芯片领域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以及综合评估公司团队的潜力,及早介入了这个规模在指数级增长的市场。
目前,中信银行上海分行服务的科技企业超5000家,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近300亿元,在沪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覆盖率超过80%。
锚定“成长定价”
科学界的“加密通话”,资本市场“看不懂”,二者间的壁垒成为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拦路虎”。投行应如何破壁赋能、有效传递核心技术价值?
从一间初创实验室到踏入资本市场舞台,合成生物龙头企业——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赛生物”)用了20年。
回忆起科创板IPO上市的经历,凯赛生物副总裁臧慧卿表示:“我们的业务相对复杂,国内外都难以找到对标企业,申报IPO的各种环节都遇到重重困难。2019年上市筹备关键期,中信证券投行团队常与我们并肩奋战至凌晨三点。”
在中信证券投行委项目组负责人孟夏看来,针对科技企业高风险、难估值、难理解的特性,投行人士既要做挖掘企业价值的“黄金矿工”,也要做科技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翻译官”。
科技公司的成长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耐得住寂寞是关键。“我们刚接触凯赛生物的时候,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前期阶段,但我们觉得这是一家有价值、代表未来的企业,愿意与其长期携手。”孟夏说。
以DNA为代码,将微生物当作“打工菌”对传统化工路径进行可规模化、降本增效的替代,凯赛生物所投身的事业,或深刻改变传统化工制造方式。孟夏称,若单看产品,容易将凯赛生物归为化工企业,但以这样的逻辑来估值,就抹杀掉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价值。
在与凯赛生物创始人及核心团队做了大量的交流并借鉴海外市场经验后,中信证券投行团队最终准确定位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并在A股市场开辟了一个新的赛道——合成生物学概念生物制造企业。
2020年8月12日,凯赛生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被誉为“国内合成生物第一股”,市盈率一度超过100倍。时至今日,合成生物企业领域已为投资者所熟知。
投行人的快速学习与精准“翻译”能力也至关重要。“凯赛生物的项目在科创板审核过程中,需要我们花费大量时间消化吸收企业的技术逻辑,成为该行业的专家,才能在招股书中转化为投资者与监管部门能理解的语言,传递给市场。”孟夏说。
提供全链条“接力式”金融服务
科技企业一路“披荆斩棘”,衍生的需求纷繁多样,金融机构如何逐一“对症下药”,陪伴成长?
当前,中信金控正发力强化“股贷债保”全链条服务,靠前布局未来产业,前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覆盖率达92%。
上海橙科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橙科微电子”)是一家国内稀缺的高速光通信DSP芯片提供商,其研发的DSP芯片率先实现国产化并量产。出于对该公司产业优势的看好及资本市场的专业判断,中信证券依托中信集团金融牌照齐全的综合性优势,为该公司提供从股权投资到IPO前期服务的“接力式”综合金融服务。
在担当“耐心资本”方面,中信证券子公司中信金石旗下的基金作为投资人参与了橙科微电子的D轮融资,持股比例近5%,并带动了部分基金的跟投和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授信。
在产业协同方面,中信证券协调和牵线包括汽车领域龙头等各方面的产业资源,探索橙科微电子的产品在“星链”、车载等场景的应用。
在IPO前期服务方面,中信证券凭借在半导体和硬科技方面丰富的项目执行经验和深厚的资本市场资源,帮助橙科微电子走向资本市场的舞台。
中信证券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小组负责人赵耀表示,除了投行业务外,中信证券对于该公司的服务还将拓展到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研究业务和国际业务,根据客户发展过程当中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帮助企业引入中信银行、信托乃至保险等专业金融子公司的对口金融服务。
这样的故事,于中信集团及中信金控而言还有很多。这家大型金融企业,正以“全牌照”优势“见招拆招”,为不同类型的科创企业精准适配差异化方案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更加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