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信银行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中信银行行长芦苇,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中信银行副行长谷凌云等出席发布会。
2025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开源节流双管齐下,经营效益保持稳健。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364.78亿元,同比增长2.78%。此外,中信银行拟将2025年度中期现金分红比例提升至30.7%,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回报预期。
“一个故事讲一年不难,但要持续讲,而且要讲好可不容易。”芦苇表示,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经营最大的亮点在于,一如既往地在稳健、均衡、可持续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对于下半年经营发展、居民资产配置新变化、财富管理发力方向以及银行业净息差走势等话题,中信银行管理层在现场进行了回应。
谈下半年规划:
资产、息差、非息三方面持续发力
对于下半年的规划,芦苇表示,中信银行将进一步强化“大抓营收”的导向,从资产、息差、非息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有信心实现全年业绩跑赢大势。
一是,进一步抓好大类资产配置,稳住营收的基本盘。对公端,重点加大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的贷款投放力度,通过构建优质项目储备库做优增量储备,完善提前还款的应对策略,做深存量管理,继续巩固低收益票据的压降成果,优化结构、稳定收益。零售端,各条线将紧抓政策契机,紧跟新变化和新场景,一手控风险、压不良,一手加强营销、规模上量;信用卡也是要深挖优质客群的交易和贷款需求,加快优质资产投放。
二是,进一步抓好负债的精细化管理,夯实息差稳定器。全力推动活期存款有效增长,对公做好综合经营,通过结算、融资、机构、外汇、托管共同发力,提升活期存款占比;零售针对主结算客户攻坚,做大支付交易规模;金融市场业务坚持“稳活期、管定期”,通过产品拓展清算类业务的存款回流和托管账户的资金沉淀等。
三是,进一步推动非息收入的增长,激活营收新引擎。一方面,聚焦资本市场,大力发展财富管理。另一方面,将合理安排投资策略,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能力优势,规模上给予资源倾斜,努力向市场博收益。此外,推进跨境金融的快速发展。
谈居民资产配置三大变化:
下半年将重点提升三项能力
今年上半年,在低利率态势不断深化、市场波动与客户需求出现分化的情况下,中信银行的财富管理,特别是财富代销业务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
在谢志斌看来,当前,居民的资产配置行为正在经历三个比较明显的变化:一是低风险偏好资金出现轮动效应,随着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部分居民资金正从存款向理财和保险产品迁移。二是中高风险偏好客户的投资策略发生转变,正由“高收益高波动”转向“低回撤高胜率”。三是居民配置需求整体升级,从过去单一产品购买逐步过渡到多元资产配置。
对此,谢志斌表示,下半年中信银行将重点提升三项能力:一是产品端强化资产组织能力,联动头部资管机构深耕大类资产配置,理财加速向稳健固收+策略转型。二是深化客户经营体系能力,积极拓展代发、资本市场等场景批量获客,强化分层经营与精准服务,升级高端客户全球化资产配置服务,联动子公司构建境内外融合经营模式。三是从渠道端升级服务配置的能力。
谈银行业净息差走势:
下降速度将逐步放缓
过去三年,中信银行净息差连续跑赢大势,展现出稳息差的坚决执行力。对于后续走势,芦苇预计,银行业净息差的下降速度可能逐步放缓。
在芦苇看来,利率下行的环境下,息差仍有收窄压力。目前,资产价格仍在低位运行,随着存量高收益资产逐步到期,将继续带动银行资产收益率下行,导致息差仍有下行压力。但“反内卷”等政策,将推动银行业的净息差逐步趋稳。
“一方面,今年以来,‘反内卷’政策逐步出台,有利于规范行业有序竞争,引导银行业把握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保持自身健康发展的平衡;另一方面,央行也推动存贷对称降息,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有利于银行进一步压降负债成本。”芦苇进一步表示。
“我行将继续按照年初确定的‘结构为王’思路,全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快结算能力建设,坚持稳息差的经营主题,保持行业相对优势。”芦苇表示,一是继续全力支持信贷投放,力争票据贴现规模保持低位,带动全年净息差进一步改善;二是存款坚持“量价平衡”的发展原则,持续优化存款结构,不断深化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建设,稳住活期存款规模,同时继续严控资源性存款规模,按照匹配活期增量的原则进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