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信银行发布的一则开业批复公告,引发金融业界广泛关注——该行全资子公司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 “信银金投”)已于 11月21日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开业批复(金复[2025]666号)。
该公司注册资本达100亿元,注册地落户广州天河CBD,标志着股份制银行系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再添重要一员。
作为连接金融资本与产业发展的关键纽带,AIC自2016年启动市场化债转股试点以来,历经近十年发展,业务范围持续扩大,成长为服务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新生资本力量。
信银金投在此时开业,恰逢AIC行业试点政策持续放宽、业务布局不断优化的关键阶段,其设立不仅是中信银行布局股权投资的关键一步,更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AIC作为银行系“耐心资本”的主力军,正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科技金融与产业升级中扮演愈发核心的角色。
在广州这一区域金融中心的承载下,信银金投有望依托AIC在风险权重、资金期限和股债联动等方面的制度优势,进一步放大资本与产业的协同效应,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AIC的制度优势:何以成为银行系股权投资的“新宠”?
AIC的崛起,是金融体系适配实体经济转型需求的必然产物。
在金融市场的版图中,AIC自2016年诞生以来,当年10月,国务院启动市场化债转股,允许银行设立专门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次年,五大国有银行相继成立AIC,最初定位于市场化债转股,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但随着监管政策持续松绑,其业务范围逐步扩大至股权投资,AIC成为了衔接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关键桥梁。
2024年9月成为AIC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监管部门将AIC股权投资试点从上海单一城市,扩大至北京、天津、广州等 18 个重点城市;2025年3月,试点范围进一步延伸至18个试点城市所在省份,同时放宽投资金额与比例限制,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 AIC。此次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集中申请AIC牌照,正是对这一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
相较于银行直接开展股权投资,AIC在资本效率、资金属性、服务模式、政策适配等维度构建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为“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提供了适宜生长的金融土壤。
AIC的最核心的优势在于资本占用效率的悬殊差距。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对普通工商企业股权投资的权重系数高达1250%(被动持有、因市场化债转股、受政府监督且获重大补贴的项目可降至250%),而AIC仅为400%。
这意味着,同样投资1亿元股权,银行需占用相当于12.5亿元对公贷款的资本金,而AIC仅需占用4亿元。资本消耗的大幅降低,使得AIC在开展“投早、投小、投长期”类业务时,具备更强的经济合理性与可持续性。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22年6月)
同时,资金规模与期限结构更适配“耐心资本”。银行受制于流动性管理、短期业绩考核等限制,难以长期持有股权资产。而AIC除母行注资外,还可通过发行金融债、引用保险资金、政府引导资金等多元化渠道募集长期资金。
2024年,监管更是将AIC表内股权投资占总资产比例上限从4%提升至10%,单只私募基金投资比例从20%放宽至30%,为AIC业务的规模化开展释放出制度空间。
服务模式从“债主”升级为“股东+伙伴”。银行传统服务以信贷为主,即便尝试股权投资,也多为财务投资,难以深度参与企业治理。
AIC则天然具备“股+债”联动优势,可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提供组合式服务:初创期股权投资、成长期配套信贷、成熟期协助并购或退出。
政策协同能力更强,契合“股权财政”导向。在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产业引导基金的背景下,AIC作为银行系国有资本,既符合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政策目标,又具备市场化运作能力。
截至2024年底,18个试点城市与AIC合作的签约基金规模已超4200亿元,落地近300亿元,成为地方产业升级的重要资本引擎。
信银金投落地广州:为何是关键一步?
信银金投选择广州,并非偶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与金融开放高地,广州近年来在法人金融机构引进、金融生态构建方面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广州已落地11只AIC基金,规模超168亿元,覆盖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
从广州的城市吸引力来看,这里已构建起极具竞争力的金融生态。截至目前,广州拥有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近400家,金融业总资产超 13 万亿元;2024 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 3049 亿元,成为全国第四个金融业增加值超三千亿元的城市,金融产业已跃升为全市第三大支柱产业。
近年来,广州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金融强市目标,抢抓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围、“南沙金融30条”等国家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机遇,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核心引擎。当前,广州拥有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近400家,全市金融业总资产超13万亿元,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成为全国第四个跨入此量级的城市,金融业已成为全市第三大支柱产业。
信银金投选址广州天河CBD,极大助力广州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广州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是,广州 “12218”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信银金投的业务方向高度契合。信银金投明确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 企业开展业务,而广州正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双方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
AIC不是银行的“备选项”,而是“必选项”
信银金投的开业,恰逢 AIC 行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期。
自2018年首批设立以来,AIC试点经历了两次重要扩容:2024年9月,试点范围扩大至18个试点城市,试点银行扩容至6大国有商业银行;2025年3月,试点再次扩容至18个试点城市所在省份,并鼓励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发起设立AIC。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三家银行获批筹AIC,行业规模持续壮大。
据中金公司测算,截至2024年末,五大行AIC资产规模合计6027亿元(占五大行总资产0.3%)、净资产合计1834亿元,2024年净利润184亿元(占五大行净利润1.4%)。这表明,AIC不仅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作用,也在改善银行盈利能力、优化收入结构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对于股份制银行而言,设立AIC已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中信银行作为最早体系化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的股份制银行,在优质客群规模、信贷能力、风控能力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此前,中信银行依托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优势,组建了中信股权投资联盟,目前,联盟在管基金规模超3200亿元,投资孵化企业超1100家,助力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快速发展。信银金投的设立将进一步强化其公司金融业务优势,使其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AIC 将在三个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是成为 “耐心资本” 的主要供给者,通过长期投资陪伴科创企业成长,破解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的融资难题;二是推动 “股债联动” 模式深化,打破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壁垒,为企业提供综合化金融解决方案;三是促进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依托母行的客户资源与产业洞察,实现资本精准投放,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若后续邮储银行筹建AIC顺利开业,我国AIC公司数量将增至9家。业内人士预测,随着试点政策的持续优化,未来将有更多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加入 AIC阵营,行业竞争将从规模扩张向专业能力提升转变,聚焦特定产业、深耕区域市场、强化投后赋能将成为AIC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