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3 21:43:20 股吧网页版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龙头4连板,年内11家企业股价翻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庆期间,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以后,近期,资本市场对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热情正以k线图的形式直观呈现。

  目前,随着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已初步成型,形成“上游-原材料,中游-设备与工程建设,下游-核电站运营”的产业链结构。有研究指出,核聚变能因其资源丰富、清洁绿色、安全高效等特点,被视为未来理想终极能源的首要选择。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65.5亿美元,2024至2030年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4%,市场潜力巨大。

  技术突破引领板块强势突围

  截至2025年10月13日,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龙头合锻智能实现4连板,报收26.16元/股。Wind数据显示,核聚变指数(8841917.WI)逆势上涨3.44%,从10月9号至今,41家成分股中39家涨幅为正,年初至今已有11家企业股价实现翻倍,指数累计涨幅为66.14%。

  截至13日收盘,中洲特材(300963.SZ)以13.84%的涨幅领涨。公开资料显示,中洲特材凭借高温合金材料独家中标BEST核聚变真空室支撑部件,订单额为1.8亿元。此外,中洲特材给BEST堆供的第一壁材料耐温突破2000℃,BEST项目订单占中洲特材核电收入的四成。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持续加大核电、新能源、海工等产品应用领域的市场开发力度报告期内核电、新能源、海工领域销售占比23.56%,较2024年度提升4.48%。

  合锻智能(603011.SH)近10个交易日内已经有6个涨停板。根据其半年报显示,公司完成了“BEST真空室首批重力支撑”交付,攻克“卡脖子”难题,率先实现聚变堆Inconel718超级螺栓100%自主研制,其参与BEST真空室偏滤器及包层项目研制工作,对偏滤器及包层制造工艺进行了深度开发,在偏滤器及包层预研工作中承担了重要角色。

  但是,合锻智能在2025年上半年却增收不增利。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82亿元,同比上升8.23%,归母净利润951.31万元,同比下降11.39%。

  此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力源于技术上的实质性突破,我国聚变能源研究正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跨越。

  今年1月,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创造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的世界纪录;10月1日,自主研发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核心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标志着主体工程进入新阶段,该装置预计2027年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平台,10月11日其总价值超1亿元的偏滤器靶板等核心部件已启动招标,建设进程稳步推进。

  机构已明确指出板块投资主线。某券商研报强调设备端将充分受益产业化加速,建议关注合锻智能、联创光电等核心部件制造商及稀缺性低温系统设备商杭氧股份。在技术进步和资金投入共同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孵化阶段,开源证券建议关注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的上游装备、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西部超导、英杰电气等标的被纳入推荐名单。

  资本逐鹿万亿级新赛道

  政策端的持续发力带来如今核聚变行业的稳步提升。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核聚变列为重点领域,要求打造全链条装备体系。生态环境部于2025年4月正式发布《关于聚变装置辐射安全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首次将聚变装置纳入统一辐射安全监管体系,规范装置建设与运营安全,填补了传统核裂变堆与粒子加速器监管框架的空白;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正式通过,明确鼓励受控热核聚变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此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人工智能+能源"实施意见,更将AI助力等离子体预测控制纳入技术路径,为聚变装置稳态运行提供智能解决方案。接下来,10月14日至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大会在成都举办的,这使得板块情绪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若核聚变完全商业化,根据研究机构IgnitionResearch的预计,到2050年可控核聚变行业将成为一个至少万亿级美元的市场,对应超导磁体空间超千亿美元,潜在市场规模庞大。同时,2025年7月FIA(聚变工业协会)发布的《2025年全球聚变行业》报告,印证了全球对于核聚变产业的重视,过去5年全球聚变行业呈爆发式增长,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19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的97亿美元。

  中航证券指出,可控核聚变有望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被认为是能源领域的“终极解决方案”。当能源不再稀缺,以资源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也将被改写,率先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家将在全球能源领域占据话语权。

  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随着BEST装置将于2027年建成、合肥与上海等地示范项目推进,具备核心技术壁垒与明确订单的企业将持续获得估值溢价,而超导材料、精密制造等细分赛道或成为率先兑现业绩的核心领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