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2 19:57:50 股吧网页版
电解液供应过剩、产品跌价,石大胜华上半年最多预亏6000万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魏中原


K图 603026_0

  净利润预亏5200万元到6000万元,今年上半年,昔日锂电“明星股”石大胜华(603026.SH)仍未摆脱亏损的困境。

  7月1日晚,锂电材料企业石大胜华7月1日晚间披露,今年上半年,预计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减少236.64%到257.66%,扣非净利润则预亏5300万元到6100万元,亏损原因是受二季度产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

  今年上半年,国内电解液价格弱势运行,导致制造商的利润空间普遍不足。根据上海有色网(SMM)7月1日数据,各类电解液价格均价不到2万元/吨,处于近三年同期低点。

  站在当前时点展望下半年,锂电行业处于缺乏积极信号的空窗期。周期底部虽已探明,但以电解液为代表的产业链环节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并且供给出清漫长,可能会导致材料制造商下半年仍面临经营压力。

  截至7月2日收盘,石大胜华报收36.78元,总市值75亿元,相较历史最高价345.95元(前复权),已累计回撤92.52%。

  产品跌价致使二季度续亏

  石大胜华二季度的亏损,可能出现了加剧的情况。

  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石大胜华净利润亏损2853.89万元,按照上半年预亏上限计算,该公司二季度亏损约3146万元。

  石大胜华解释,上半年净利润预亏,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第一、武汉基地电解液装置产品正处于客户导入阶段,产量未达产,固定费用偏高;第二、当期甲基叔丁基醚系列产品因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利润降低;第三,二季度氟化锂和氟化锂的原材料碳酸锂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利润降低。

  石大胜华的主营业务,涉及电解液、碳酸酯、甲基叔丁基醚三大行业,2024年以来,这些行业景气度低迷,普遍面临产品跌价和供应过剩的竞争格局,当年电解液跌价、供应过剩,碳酸酯系列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去年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近六成。

  今年以来,上述三大行业的景气度没有明显改善,尤其是电解液价格“负重前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电解液走势呈现震荡下滑态势,价格驱动主要受供需因素主导,以磷酸铁锂电解液为例,价格波动于17600-23600元/吨区间,处于近3年内同期价格低位。

  “锂电的不少环节和光伏类似,受供需矛盾加剧及行业景气度不断降低拖累产业链经营情况。今年以来,电解液扩能节奏明显放缓,行业维持以销定产模式,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导致整体开工维持低负荷,尤其是5-6月,市场僵持博弈局面加剧,订单继续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小企业订单偏少甚至停产。”某电新行业分析师说。

  电解液价格下半年难言价格反转

  石大胜华作为行业龙头,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及成本优势。根据定期报告,该公司目前拥有东营基地30万吨电解液、武汉基地20万吨电解液项目,东营基地运行稳定,武汉基地2024年年中投产,但今年上半年产量未达产,处于客户导入阶段,固定费用较高,对上半年净利润亏损产生影响。

  石大胜华的营收表现,反映了“以量补价”的经营策略。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09%,净利润却亏损逾2800万元,反映出货量增长难抵产品价格下跌。产品跌价也导致盈利水平大幅下滑,根据披露,在2021年的高峰期,该公司毛利率达31.5%,但2024年已经跌破6%。到今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就只有5.6%,销售净利率则是-3.42%。

  下半年,锂电产品的价格表现,是决定制造企业全年利润的关键,电解液的成本端、生产端、需求端下半年价格反转的可能性多大?

  前述电新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说,基于下半年的成本角度,核心原料六氟磷酸锂价格走势偏弱概率大,意味着生产企业利润空间不足,预计国内电解液延续僵持博弈局面。

  目前,尽管碳酸锂等上游价格有所企稳,但电解液产能出清缓慢,主要系六氟磷酸锂等关键原材料价格低迷,成本支撑减弱进一步拖累电解液价格。

  在此情况下,下半年锂电的需求驱动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前述电新分析师认为,下半年锂电行业的看点主要有两方面:政策托举、固态电池批量落地进展,而政策或难大幅刺激市场需求,固态电池还处在小批量试生产状态,距离大规模上量还有距离。

  “若电解液维持当前产能出清速度,大概率下半年的现货价格震荡运行为主。目前看,下半年新增产能较往年明显减少,新增产量主要来自个别龙头企业产能爬坡,但供应端货源仍较为充足,竞价激烈,价格推涨乏力。”前述分析师说,“需求面来看,下半年终端需求预计仍维持增长,但好转预期存在变数,除非出现超预期的爆发式需求增长,否则难以改变供过于求现状。因此,在支撑与阻力并存的阶段,倾向于认为电解液下半年拉锯战延续,均价可能在16000-20000元/吨上下震荡调整,制造企业利润空间较小,对于存在新项目产能爬坡的制造商来说,成本开支对净利润的负面影响将持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