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9 18:11:20 股吧网页版
业绩下滑、舆情风波与分红争议 千禾味业如何重建市场信心?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K图 603027_0

  受舆情冲击,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千禾味业”,603027.SH)今年上半年再度陷入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困境。

  8月28日,千禾味业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从披露的财报可知,2025年上半年千禾味业经营业绩承压,其中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第二季度业绩表现更为疲软。不过,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千禾味业仍计划维持高额分红方案。

  针对上半年业绩双降,千禾味业给出的解释是受负面舆情冲击。梳理信息发现,今年3月,该公司一款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被检出镉含量为0.0110mg/kg,相关问题曝光后,公司随即卷入舆论风波。

  营收净利双降,核心产品失速

  从千禾味业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来看,公司核心经营指标全面承压下滑,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减少17.07%;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降幅达30.81%;扣非净利润1.7亿元,同比下降30.45%。

  图片来源:千禾味业25年中报

  三大关键数据均录得两位数跌幅,千禾味业当前的经营压力不言而喻。而这样的业绩颓势,与公司曾经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

  作为1996年成立、2016年实现上市的调味品企业,千禾味业以酱油、食醋、料酒等为核心产品,早期深耕四川本地市场,后续依托“零添加”这一差异化战略,逐步开启全国化布局。

  时间拉回2008年,彼时海天、厨邦等同行仍将重心放在大众市场,千禾味业已率先推出“无防腐剂、无色素、无增鲜剂”的零添加产品,精准契合了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在发展鼎盛阶段,公司线上营收占比达到32%,KA渠道中零添加产品的铺货率更是突破80%,成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黑马”。但时过境迁,如今“黑马”光环不再,核心品类业绩增长陷入停滞,失速迹象十分明显。

  作为核心业务的酱油板块,其营收由上年同期的10亿元降至今年上半年的8.39亿元,同比减少16.09%;另一主力品类食醋的营收表现更为低迷,同比降幅高达21.51%。两大支柱品类营收同步下滑,成为拖累公司整体业绩、加剧经营压力的直接原因。

  图片来源:千禾味业25年中报

  区域层面的经营表现亦不容乐观。西部区域作为千禾味业的核心基地市场,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23.71%,进入二季度后下滑趋势更甚,单季收入同比降幅攀升至41.38%;北部区域的业绩颓势则更为突出,二季度收入同比大幅下跌52.59%。两大区域的收入下滑直接拉低了公司整体营收水平,成为业绩承压的重要原因。

  “零添加”标签引发负面舆论

  千禾味业的业绩滑坡,与自2024年起接踵而至的多轮舆情冲击紧密相关,而这些舆情无一不剑指其核心标签——“零添加”。

  2025年3月,《消费者报道》公布的送检报告引发热议。报告指出,千禾一款标有“零添加”的酱油中检测出微量重金属元素。

  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引发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与担忧。尽管后续第三方机构的复检结果表明,这些重金属源于原材料大豆,且产品本身符合国家标准,但“零添加≠无重金属”这一容易引发误解的认知,却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发酵,如同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消费者对千禾品牌的信任度首次出现显著下滑,以往建立起的良好品牌形象遭受重创。

  面对此次舆情危机,千禾味业迅速采取行动,紧急发布声明,试图澄清事实,稳定消费者情绪。同时,公司还邀请央视探访其眉山生产工厂,通过权威媒体的视角,展示生产过程的规范与严谨,期望重拾消费者信心。然而,这些举措并未完全消除消费者心中的疑虑。

  更为关键的是,千禾味业在应对监管政策方面存在滞后性。早在2020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便已禁止“零添加”等模糊宣传用语,旨在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消费者被误导。千禾味业当时将“千禾0”注册为商标印在瓶身,试图以此规避限制。但这一做法却为日后埋下了隐患。

  2025年,地方监管部门加大对“标签误导”问题的严查力度,要求千禾味业进行整改。市场上消费者普遍将“千禾0”理解为“0添加”,然而从法律层面来看,“千禾0”仅仅是一个商标,并不等同于产品的“零添加”属性。这一误解成为了“信任反噬”的导火索,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众多消费者纷纷投诉其“虚假宣传”,部分商超也因担忧卷入纠纷而下架相关产品。这些情况直接对产品销量造成冲击,成为公司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

  清仓式分红,谁是最大受益者?

  在业绩持续下滑、食品安全争议不断的双重压力下,千禾味业推出的“清仓式分红”方案格外引人瞩目,引发投资者群体的广泛讨论。

  公开信息显示,公司于7月30日正式实施的利润分配方案中明确,本次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经测算,此次分红总额约为5.13亿元,规模相当可观。

  值得注意的是,千禾味业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5.14亿元,而本次分红金额占其上年净利润的比例高达99.94%,这一近乎将全年利润尽数分配的分红力度,被市场普遍认定为“清仓式分红”,在当前公司经营承压的背景下,这一决策更显特殊。

  除了业绩与分红引发的关注,2024年千禾味业还出现了部分高管减持套现的情况。去年6月,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何天奎、李进以及董事会秘书吕科霖,因个人资金需求计划减持所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最终,这三位高管合计减持股份数量达47.45万股,减持总金额为663.61万元。

  从千禾味业往年的分红策略来看,不同年份间存在明显差异。2022年,公司的分红方案相对保守克制,具体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8元(含税)”,此次分红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04亿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比例约为30.32%。

  但到了2023年,分红力度大幅提升,分红方案调整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仅这一次分红就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08亿元。此外,加上2023年前三季度已实施的2.06亿元分红,公司2023年度累计分红金额达到5.14亿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比例高达96.87%,接近全额分红。

  值得关注的是,在千禾味业大比例分红的安排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公司创始人伍超群及其家族成员。根据2025年3月末的数据,伍超群、伍建勇、伍学明在千禾味业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0.67%、9.16%、0.79%。按照这样的持股比例计算,在本次高额分红中,有超过一半的分红金额将落入创始人家族手中。

  2025年上半年,千禾味业陷经营与信任双重挑战,核心指标、主力品类及关键区域业绩均下滑,增长动能减弱。“零添加”舆情及“千禾0”商标整改影响消费者信任与产品销量,而业绩承压下的“清仓式分红”、高管减持,叠加创始人家族为分红主力受益者,引发市场对其资金分配与长期规划的讨论。(《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