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粽子第一股”,五芳斋(603237.SH)近期披露拟赴港上市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据公司公告,其董事会已授权管理层启动H股上市前期筹备工作,并完成新一届董事会选举。
除原有核心决策层连任外,董事会新增具备法律金融与注册会计师背景的董事,为公司在资本运作和财务合规方面注入专业力量。五芳斋方面表示,赴港上市旨在“加快国际化战略与海外业务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打造多元化资本平台,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距离2022年登陆A股仅三年,五芳斋此举被业内视为五芳斋应对核心业务增长放缓、拓宽融资渠道以推进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首先,通过赴港上市,可以拓展境外资本渠道,获得更优结构的资本支持。不仅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也能为未来的扩产、技术升级、供应链建设、国际化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其次,这是提升品牌国际形象与全球化布局的必要手段。借助港股平台,将有助于五芳斋在海外市场的品牌背书、合作谈判、渠道拓展等节点上获得更强信任和议价能力。此外,双市场融资路径可以在动荡市况下为企业提供更多选择和缓冲空间。”
老字号求变
五芳斋始于1921年,是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于2022年8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粽子第一股”。截至今年6月30日,五芳斋通过直营、合作、加盟、经销等方式共设立496家门店。
对于此次五芳斋谋求二次上市,中国商业史学会老字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教授王春娟指出,五芳斋选择港股上市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当前其核心业务承压,急需资金缓解经营压力。其二,港股上市能拓宽资本路径,为产能升级和海外拓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助力企业长远发展。其三,虽然其国际化布局已覆盖多国,但本土化运营缺乏资金推动,二次上市可加速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进程。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分析认为:“五芳斋赴港上市的核心动因为资本结构优化。一是A股估值受食品行业周期性压制,港股国际资本更关注成长性,可缓解流动性压力;二是港股上市便于发行美元债,直接支持海外建厂;三是品牌价值重估,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背书,提升品牌国际形象。”
上市三年来,五芳斋面临市值与业绩双重压力。市值较上市首日已缩水近三成,目前市值不足35亿元;业绩方面,仅2023年实现增长,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4.57%,净利润同比下降14.24%。
2025年上半年,五芳斋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整体营收微增0.66%,净利润却同比下降16.70%。核心粽子业务虽实现13.31亿元收入,同比微增0.38%,但增长主要依赖端午节前季节性销售,未能扭转疲软态势。
五芳斋的业绩压力核心源于粽子业务。2024年,其粽子收入15.79亿元,同比降18.64%,销量从2023年的5.44万吨降至4.30万吨,降幅20.92%,同期库存激增33.82%,反映市场需求收缩与渠道去库存压力。且粽子业务占比持续高企,2025年上半年占总营收83.61%,非粽类产品合计贡献不足17%。
此外,粽子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零食品牌,元祖、仟吉等烘焙企业纷纷入局,三全食品还曾联手仲景养生坊推出“药食同源”食养粽,抢占健康饮食浪潮下的市场份额。
面对单一产品依赖,五芳斋自2019年就提出了“粽+”战略,意图围绕糯米制品打造多元化产品线。然而从财报数据看,非粽业务尚未形成规模优势。产品线虽已延伸至月饼、烘焙、速冻食品等领域,但今年上半年除粽子外的三大产品类别合计营收仅2.25亿元,不足粽子业务的两成。
霍虹屹认为,多元化业务未成气候往往是因渠道不通、场景不匹配:“节庆食品企业在传统分销渠道较强,但在日常快消、新零售等渠道较弱。需要补齐渠道能力,让新品与传统产品共享渠道势能。新业务应与原有品类形成协同,利用在糯米制品等环节的核心能力做延伸,降低扩张风险。”
在贴近年轻消费群体方面,五芳斋多措并举:如推出短保、有机系列产品;与迪士尼、王者荣耀等IP联名;打造“五芳影业”制作创意视频;渠道上加大会员制商超、直播等布局,2025年上半年电商、商超渠道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64%、8.59%。
王春娟建议:“传统节庆食品企业要突破‘大单品依赖’,实现业务结构良性转型,可从多方面着手。在产品创新上,深入挖掘传统节庆文化内涵,结合现代消费趋势和健康理念,开发出兼具传统特色与时尚元素的新品类;在市场拓展方面,加强非节庆时段的市场营销,通过打造日常消费场景,提高产品的日常消费频次。”
国际化遇阻
在国内增长承压的背景下,出海早已成为五芳斋开拓增量市场的重要战略。此次赴港上市的目的之一正是“加快国际化战略与海外业务布局”。
五芳斋海外布局早有铺垫,早在1995年,五芳斋便开启产品出口业务,2024年,五芳斋在新加坡、日本、英国、法国等开设子公司,2025年上半年,五芳斋成功开拓韩国、阿联酋、泰国等新市场,非粽类产品出口资质获批,或为出海战略铺平道路。
不过,五芳斋海外业务成效尚未显现。据财报数据,2024年五芳斋境外收入1547万元,占总营收的0.7%;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进一步降至627.12万元,同比下降22.06%,占比仅为0.4%。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境外业务毛利率为31.82%,较公司整体毛利率40.74%低近9个百分点。
“海外市场的合规成本与文化适配难度超出预期,或是导致五芳斋海外业务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一位熟悉食品出口业务的人士分析称。
以韩国市场为例,今年8月,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官网显示,五芳斋出口韩国的一批次绿豆蓉月饼因检出防腐剂山梨酸被认定为不合格产品。尽管中国等国家允许在糕点中添加限量山梨酸,但想要扩大海外版图的五芳斋,产品仍需匹配不同国家的标准。
霍虹屹认为,在海外布局中,产品必须在出口前就适配当地标准,海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品牌信任较为敏感。一旦发生质量问题,负面影响可能比国内更难修复。因此必须在品质标准、检验体系、追溯机制、售后体系方面下更多功夫。
“出海可优先与当地渠道伙伴合作或设立本地工厂,降低关税与物流风险等,同时通过体验店、快闪店、节令文化活动等方式跨界联名传递品牌故事,并与当地美食、快消品牌、连锁餐饮平台进行跨界合作或联名,以‘从小规模突破到地方深耕再到品牌引爆’的路径积累经验。”霍虹屹补充道。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产品出海需根据目标市场口味偏好、饮食习惯调整,比如针对喜甜地区开发甜味粽,面向健康需求推出有机低卡产品;法规层面应建立专业团队或与当地法律机构合作,确保产品符合准入标准。
此外,品控问题也影响五芳斋的国际化进程与国内市场信任度维系。该公司采用“自主生产为主、委托加工为辅”的模式,2024年粽类产品委外加工比例约16.43%。2025年5月,五芳斋因代工来伊份的蜜枣粽被消费者曝料含疑似带血创可贴,虽后续市场监管部门未检出不合格产品,且消费者与企业达成和解,但双方均未对外公布事件调查结果。业内人士认为,老字号企业的品控事件损伤消费者信任,若不能通过更透明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重建信任,即便推进上市,也可能影响海外品牌拓展与国内消费者复购意愿。
面对业绩压力与信任危机,五芳斋近期启动回购计划,9月1日,公司首次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2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10%,支付金额358.91万元,此举被视为股价低迷、现金流充裕背景下的市值管理行为,旨在优化资本效率、增强市场信心。
霍虹屹强调,五芳斋赴港上市是其在业绩压力与国际化跃迁之间选择资本“关键支点”,但上市只是开端,未来仍要落脚于业务结构优化、品牌转型、国际化打法与质量体系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