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间,“民营造船第一股”——松发股份(*ST松发)了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的首份定期报告,亮出了半程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80亿元,同比增长315.49%;实现利润总额8.78亿元,同比增长161.57倍;实现归母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大幅扭亏为盈。
松发股份业绩的“逆袭”,得益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资产重组,公司业务“卸旧甲、换新装”,告别了传统日用陶瓷制造领域,将船舶及高端装备资产——恒力重工整体注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战略性退出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行业,同步置入恒力重工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资产,成功实现向高端制造业的战略转型。目前公司业务涵盖发动机自主生产、船舶制造等多个环节,主要产品包括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及气体运输船等。本次重组是“并购六条”政策实施以来首宗获批的上市公司跨界并购案例。
根据公告,公司业绩能够实现大幅增长有两大原因:一方面由于2025年资产重组实施完成后新并表的造船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大幅提升并增厚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业绩表现。恒力重工“海洋工厂”已全部投产,“未来工厂”产能逐步释放,届时将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备的造船基地;另一方面是得益于船舶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环保法规与政策持续收紧、全球海运贸易量稳步增长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船舶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并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公司经营管理层在市场承揽、生产经营和研发创新等全环节协同发力,打造全船型接单能力、提升全流程管控能力和加强全方位创新能力,多措并举使得公司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公司手持订单量和新签订单数量均位居全球大型远洋船舶制造商前列,生产排期已安排至2029年,为公司未来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夯实信心。
随着“未来工厂”项目的全面投产,恒力重工钢材年加工量将达到230万吨左右,可实现各类型船舶同步建造。船用发动机年生产量180台左右,覆盖LNG、LPG、甲醇、氨四种类型的双燃料发动机。恒力重工年产值将突破700亿元。通过持续深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创新,恒力重工正不断重塑中国造船业的发展路径与全球竞争格局。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恒力重工实现净利润7.22亿元、扣非净利润6.60亿元;其中,本年期初至合并日实现净利润5.23亿元,根据法规计入松发股份合并报表非经常性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