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海南华铁(603300)以跌停收盘,股价报8.71元/股,10月10日则延续了这一跌停态势,报7.84元/股,连续两日市值蒸发36.7亿元。这场暴跌的直接导火索,是公司9月30日晚间一纸关于终止36.9亿元算力服务协议的公告,这个曾经推动股价飙升的巨额订单,在签署后的7个月里从未进入实际履行阶段,没有交付,没有成本,也没有履行,引发市场关注。

神秘合约的诞生与骤停
今年3月,海南华铁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华铁大黄蜂与一家名称为“杭州X公司”的神秘客户签署了《算力服务协议》,约定华铁大黄蜂向X公司提供为期五年的算力服务,总金额高达36.9亿元(含税)。海南华铁曾预估,该合同每年将为其带来约7亿元的收入,显著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比公司2024年全年51.71亿元和2025年上半年28.05亿元的营业收入,这笔订单的金额相当于公司2024年总收入的7成、2025年上半年收入的1.32倍,分量不言而喻。
这份算力大单曾经是海南华铁股价飙升的强力催化剂。从今年1月到3月,公司股价从4.74元一路飙升至13.26元,区间涨幅高达170%。甚至在订单正式披露前,股价就已出现异动,不排除有消息灵通人士“未卜先知”:2月6日至11日,海南华铁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3月4日晚《算力服务协议》披露后,股价再度涨停,3月最大振幅超过40%。伴随着股价飙升,股东户数从2024年的4.6万余户猛增至2025年中报时的22.4万余户,大量散户被这场算力狂欢吸引入场。
然而,9月30日的公告宣告了这一切的终结。海南华铁解释称终止原因是 “原协议所涉交易及设备的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已较签署时发生较大变化,且协议签订以来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 。狂欢骤然停止,10月9-10日的连续跌停,也给22万股民留下了沉重的教训。
精准套现与迅速监管
然而,《财中社》发现,在这场股价的跌宕中,多名股东蠢蠢欲动,试图在股价高点减持。
比如知名“牛散”章建平就展现出了精准的操作时机。海南华铁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底,章建平新进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持股比例达4.23%,位列第三大股东。随着股价连续上涨,海南华铁5月13日临时公告显示,章建平的持股比例已降至3.58%。而到2025年半年报时,章建平已完全从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成功实现了高位套现。
另外,2025年8月15日,海南华铁还发布公告,董事兼总经理胡丹锋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423万股,比例不超过2.22%。然而,在36.9亿元订单告吹后,情况发生了戏剧性转变,10月8日晚间,海南华铁表示,胡丹锋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不仅终止减持计划,转而计划增持公司股份,合计拟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监管机构的迅速反应。订单终止公告发布当晚,上交所立即下发《监管工作函》,针对“重大合同终止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监管函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本身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但截至目前,海南华铁尚未对监管函做出回复。

寻找新增长点
整起事件中最令人困惑的,是始终未公开身份的合约方——"杭州X公司"。
从签约到终止的7个月里,交易对手完整信息始终未披露,仅以"杭州X公司"的代称出现,海南华铁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客户详情,仅表示其"具备良好资信和履约能力"。而且,在这份协议中,缺乏预付款机制,也没有明确GPU型号、算力规模、交付时间等关键条款,与行业内通行的"预付定金锁定资源"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另外,原协议中明确规定,若X公司单方面解约,华铁大黄蜂有权要求其支付合同总金额20%的违约金,约7.38亿元。但在终止公告中,却未提及任何违约金事宜,也未对所谓的"特殊情况"作出说明。
涉足算力服务领域,其实是海南华铁近年来业务拓展的一环。海南华铁前身为"华铁应急",最初主营建筑支护设备租赁、高空作业平台及地下维修维护设备等工程设备租赁与服务业务。年报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26.07亿元增至51.71亿元,但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98亿元、6.40亿元、8.01亿元和6.05亿元,业绩波动明显。
为此,公司多次尝试探索新增长点,先后布局低空经济、RWA资产代币化、算力租赁等多个热门领域,但均未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5月,海南华铁正式进军算力领域,计划投资10亿元开展智能算力业务,通过提供GPU级高端算力资源租赁及相关技术服务获取收益,但从业绩表现来看,似乎也收效甚微。
海南华铁连续两日跌停。监管机构的问询尚待回应,22万股东的疑问未能解答,而神秘的“杭州X公司”依旧隐身于迷雾背后。这场始于36.9亿元订单的资本故事,仍未迎来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