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0 22:39:31 股吧网页版
莱克电气子公司90%股权拟易主,国资接盘能否挽救标的“断崖式”业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K图 603355_0

  清洁电器龙头企业莱克电气(603355.SH,股价29.29元,市值167.95亿元)决定对其资产版图进行一次“瘦身”。

  11月20日晚间,莱克电气发布公告称,拟将其持有的全资子公司苏州金莱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密机械”)90%股权转让给苏州创元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元资源”),双方意向目标公司全部股东权益价值为2.35亿元,实际以评估价格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标的公司业绩波动明显——2024年盈利超5600万元,但2025年前三季度为亏损状态。

  记者注意到,接盘方为成立仅4个月的苏州国资背景企业,且双方在意向书中设立了高达1000万元的“双向违约金”及“2026年3月底”的时间期限。

标的公司资产缩水、业绩下滑

  近日,莱克电气与创元资源签署《股权收购意向书》,拟出售其持有的全资子公司精密机械90%股权。

  此次交易的焦点在于标的资产的业绩波动与估值之间的反差。

  根据莱克电气披露的《关于拟转让全资子公司股权并签署意向书暨授权管理层的公告》,精密机械成立于2005年,经营范围涵盖设计、制造、组装、加工农业、林业、园林专用机具新技术设备、机械,以及清洁器具、厨房家电等小电器及相关零部件等。

  不过,财务数据显示,精密机械在2025年经历了业绩的剧烈滑坡。

  公告显示,2024年(经审计),精密机械实现营业收入4.42亿元,净利润5657.4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609.35万元。

  但进入2025年,精密机械的业绩情况急转直下。2025年1月~9月(未经审计),其营业收入为1.22亿元,不到去年全年的三成;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额达248.1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41.44万元。

  业绩“变脸”的同时,精密机械的资产规模也大幅缩水。截至2024年末,其总资产为4.59亿元,净资产为2.91亿元;而截至2025年9月30日,其总资产降至3.05亿元,净资产缩水至2.17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公告披露,2025年9月22日,精密机械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减资议案,此次减少注册资本1.1亿元,精密机械注册资本由1.40亿元变更为3036.99万元,目前工商变更尚在办理中。

  尽管业绩下滑、资产缩水,公告显示:“双方意向目标公司全部股东权益价值为2.35亿元,实际以评估价格为准”。这一价格略高于其2025年9月底的未经审计净资产2.17亿元。

  莱克电气在公告中解释称,此次出售旨在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公司资产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国资新秀欲接盘,千万元违约金锁定交易

  除了标的资产本身的财务状况,此次交易的对手方及严苛的条款设置也引发关注。

  此次收购的意向受让方创元资源,其实际控制人为苏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创元资源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成立于2025年7月28日,注册资本2.4亿元,主要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等业务。

  为确保这笔交易顺利推进,双方设置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违约责任。

  公告明确指出:“在2026年3月底前,若甲、乙双方未能就股权收购事项达成实质性股权转让合同,并按合同约定向甲方支付相应的股权转让款,则本意向书自动终止。”

  这意味着双方需在未来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一系列复杂流程。

  另外,意向书显示:“若甲方(受让方,创元资源)无论因任何原因终止收购的(包括但不限于收购价格双方未达成一致),甲方均同意向乙方(转让方,莱克电气)支付经营损失人民币1000万元。”

  也就是说,这一条款对收购方创元资源构成了约束,相对应,对转让方莱克电气也有约束:“若乙方违反本意向书第六条第2款第(1)项的,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1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双向违约金”在股权收购意向阶段并不常见,尤其是在价格尚未最终确定的情况下。这显示了双方对于锁定此次交易的强烈意愿。对于创元资源而言,若非对标的资产有极高的收购确定性,恐难接受相关条款。

  此次交易若能完成,精密机械将不再纳入莱克电气的合并报表范围。

  对于正处在从单纯的小家电出口业务向小家电ODM/OEM出口、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生态化协同发展转型的莱克电气来说,剥离亏损资产、回笼资金无疑将有助于其聚焦核心业务,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和海外制造基地的投入上。

  莱克电气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提到,公司出口业务约占总业务的70%,为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宏观环境波动、产业政策调整以及国际贸易格局等不确定因素,公司将加速制造向海外转移。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