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上海、江苏等地先后发布支持美妆产业发展的消息,为千亿级美妆产业赛道注入新动能。在市场各方的支持下,今年的IPO市场也迎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30家美妆产业链公司备战IPO,其中3家公司已上市,其余公司均在IPO辅导或审核阶段。
记者关注到,从拟IPO企业类型看,基本覆盖品牌商、原料商、电商服务商、医美企业等美妆全产业链公司,其中品牌商成为本轮美妆产业链公司IPO的主力队员。从上市板块看,港股是美妆公司的首选地,部分公司也在冲刺A股、美股的IPO。
中信证券美妆与商业联席首席分析师杜一帆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妆公司扎堆IPO背后有三大动因:产业层面,供给和需求多维度推动了化妆品国产替代进程,本土企业市占率进一步提高,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公司层面,上市公司示范效应强,优质美妆公司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由此推动更多企业冲刺IPO;政策层面,港交所推出多项制度改革,鼓励支持新经济企业上市,因此美妆公司掀起赴港IPO热潮。
美妆公司踊跃备战IPO
自“国货彩妆第一股”毛戈平去年底在港股上市以来,美妆产业链公司便踊跃备战IPO,为今年的IPO市场增添了诸多暖意。
记者关注到,本轮拟IPO企业以自营护肤、美妆产品的品牌商为主,其中不乏植物医生、谷雨、林清轩等知名度较高的美妆品牌。
今年6月,植物医生冲刺深市主板IPO获受理,令市场眼前一亮。招股书显示,植物医生致力于高山植物护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次拟IPO募资9.98亿元。今年3月,谷雨生物与中信建投签署辅导协议,宣布启动A股IPO进程,且已在广东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
记者发现,冲刺A股的美妆公司多数已实现盈利,而部分赴港上市的公司处于未盈利状态。此次IPO,植物医生带来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1.56亿元、2.42亿元。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谷雨生物实现营收约40亿元。
除品牌商外,化妆品原料商、包材商等行业上下游公司也出现在IPO队列中,甚至不乏硬科技企业。
今年7月,禾元生物科创板IPO注册生效。禾元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也是一家使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未盈利企业。公司90%以上的收入来自销售重组人白蛋白(药用辅料、科研试剂)和蛋白酶K、技术服务等;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是销售美妆产品原料等。公司产品管线中包含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美妆级)。此次IPO公司拟募资24亿元,用于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新药研发项目等。
规模相对较小的美妆产业链公司更多选择北交所,包括维琪科技、江天科技。港交所则吸引了凯诘电商、聚水潭等美妆电商服务商。
港股成美妆公司热土
从冲刺A股到转战港股,毛戈平的上市之路,似乎给美妆产业链公司打开了新思路,引发美妆产业链公司纷纷奔赴港交所上市。
6月26日,颖通控股在港股上市,成为“中国香水第一股”,也是继毛戈平之后,港股迎来的又一家美妆上市公司。这让更多美妆公司看到希望。
据记者初步统计,上半年,已有6家美妆产业链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其中就有从创业板IPO“考场”转来的凯诘电商。此外,还有聚焦皮肤健康的创新药企业德镁医药,医美公司东方妍美,电商运营服务商极易科技及护肤品品牌商林清轩。
招股书显示,林清轩专注于抗皱紧致类护肤品,定位为“国货高端护肤品牌”。公司表示,本次募资将用于品牌价值塑造与传播,提升全渠道销售网络的深化构建,加强生产及供应链能力等用途。
在赴港上市的队伍中,一批A股上市公司尤为引人关注,包括珀莱雅、若羽臣、华恒生物、天赐材料等。
珀莱雅8月27日公告,启动港交所主板上市筹备工作。“选择‘A+H’,是为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增强公司的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珀莱雅相关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8月初,若羽臣公告称,为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增强境外融资能力,依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及运营需要,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申请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三大因素点燃上市热情
记者采访了解到,美妆产业链公司扎堆上市主要受到三大因素驱动。
产业层面,供给和需求多维度推动了化妆品国产替代进程,本土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在供给端,上游生物材料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高品质、高功效、低价格的原料;本土企业多年重视研发投入,成果陆续显现。在需求端,消费者对本土品牌自信心增强,研究型购买、淡化品牌、注重功效和性价比趋势明显。”杜一帆分析称。
公司层面,上市公司示范效应强,推动更多美妆企业冲刺IPO。杜一帆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11家重点美妆上市公司合计营收增速为7.3%,行业头部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政策层面,港交所推出多项制度改革,鼓励支持新经济企业上市,积极拥抱美妆等新消费产业公司。同时,监管部门出台鼓励企业赴港上市政策,开辟了更为宽松、高效的融资通道。
在杜一帆看来,2024年以来,新消费和AI技术突破带动港股市场情绪和信心修复,叠加内外政策利好及2025年以来的高赚钱效应,港股IPO市场有望迎来一波新的发行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