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璞泰来(603659.SH)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88亿元,同比增长1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5亿元,同比增长23.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92亿元,同比增长29.17%。
营收净利双增降本增效效果显现
报告期内,璞泰来营收净利双增,财务表现稳健。新能源电池材料与服务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78 亿元,同比增长15.59%;新能源自动化装备与服务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8.44 亿元,同比小幅增长。这份成绩单不仅展现了璞泰来稳健的经营能力,更凸显出平台型、一体化战略的阶段性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锂价周期波动带来的压力之下,成本控制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本管控”成为锂电上市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之一。璞泰来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思路、工艺技术升级、对生产和测试设备进行创新,降本增效效果明显,为下游客户提供长期的成本控制方案。
涂覆业务竞争优势明显业绩贡献稳定
涂覆业务技术工艺难度较高,与客户工艺流程结合紧密,行业整体格局较为稳定。璞泰来是业内唯一形成隔膜基膜、涂覆材料、粘结剂、涂覆和基膜设备、涂覆加工等环节的产业链闭环布局的企业,在产能规模、关键原辅材料的自供及国产化替代、核心设备自供和技术改进能力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开信息显示,璞泰来涂覆隔膜、基膜、PVDF业务均保持销售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稳定。公司隔膜涂覆加工一体化竞争优势显著,2025年上半年整体订单饱满,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详细来看,2025 年上半年,公司涂覆隔膜加工量(销量)达 47.73 亿m²,同比增长 63.85%,超过行业平均增速;占同期国内湿法隔膜出货量(112 亿m²)的 42.62%,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公司打破了基膜产品海外供应商的垄断格局,基膜设备国产替代化已超80%。通过持续导入下游动力和储能客户,璞泰来2025年上半年基膜销量达5.28 亿m²,同比实现跨越式增长。随着四川卓勤二期逐步投产,公司基膜自供率和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陶瓷涂覆材料方面,公司勃姆石和氧化铝等涂覆材料在保障内部供应的基础上,2024年已成功导入数十家外部客户,获得高度评价。PVDF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 PVDF 及精细化学品销售量14,607吨,同比大幅增长 68.19%,锂电级 PVDF 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新产品有望成新增长点 AI驱动数字化转型成效显现
近年来,锂电行业公司正在通过产业链布局延伸、研发和创新突破等措施来增强自身竞争力。璞泰来在积极推进平台化、一体化战略的同时,布局复合集流体、固态电解质、芯片材料、人形机器人相关材料、微纳米金属制粉技术等。
公司加快开发速度,多款新品性能领先优势明显。其中,高容量、长循环及超快充人造石墨获市场认可并逐步导入量产;CVD 沉积硅碳负极取得量产订单,未来有望在消费电子、无人机领域逐步放量应用;5μm、7μm、9μm 基膜产品批量供应;正极边涂勃姆石完成量产导入并实现盈利;氧化物固态电解质LATP、LLZO实现量产;复合铜箔在消费及动力电池认证上进展顺利,今年有望实现规模化量产;复合铝箔第一代产品形成小规模量产订单,第二代产品正积极推进客户验证……一系列新产品的产业化加速、新客户打通,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公司在AI驱动数字化转型方面成效显现。通过AI信息植入和自动化工艺迭代,公司在多基地实现“黑灯工厂”生产,并向“零碳工厂”新目标迈进。未来,公司将利用AI技术逐步重塑业务流程,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并提高生产效率,基于完善的业务系统和高质量数据深化精益生产经营管理,持续推进AI在公司生产制造领域的数智化转型。